霜天晓角·赤壁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雪堂主人未借文章之力而青云直上,反因诗文致祸贬谪黄州。他当年在此写下感叹曹、刘兴亡的词赋,而今千古历史遗迹已无踪影。
一眼望去,但见岸石尽赤,赤鼻矶直插白浪翻滚的江心。半夜慨然一声长啸,天地为之生悲,并且变窄。

注释
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等。双调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赤壁:赤壁有二,均在湖北境内。一在今嘉鱼县东北江滨,有赤矶山,为当年孙、刘联军大破曹兵之地。一在今黄冈县,临江有赤鼻矶。当年苏轼贬黄州曾游赤壁,因地名相同起兴,写下著名的怀古词赋。辛词所指,当是苏轼笔下的黄州赤壁。
雪堂: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筑室于黄州东坡,取名“雪堂”。迁客:遭贬迁的官员。
泯:消失。陈迹;旧迹;过去的事情。
矶(jī)岸赤:即 赤壁。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是一首赤壁怀古词。上片说苏轼贬黜黄州时所作赤壁词、赋,是抒写现实感触而借兴亡之感出之。下片先扬后抑。通篇隐含江山依旧、英杰流逝、人生瞬息、功业渺茫之慨。将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相比,可以感到苏词虽流露壮志难酬、自觉苍老之感,但善于自解自慰,以举酒赏月收煞;辛弃疾则更多执着现实,耿耿国忧,故其结处有长啸泣歌之举、天狭地窄难纳愤懑之悲。由此足见东坡词偏于清雄超旷,稼轩词趋于沉郁悲壮,此正苏辛之异。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辛弃疾曾二官湖北,并于江西、湖北两处调任频繁。此词当作于淳熙四年(1177)。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辛弃疾介绍和辛弃疾诗词大全

诗人: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
复制作者 辛弃疾
猜您喜欢

鹧鸪天 · 宣和己亥代人赠别

形式:

斗帐欢盟不计年。谁知蓦地远如天。何曾一霎离心上,怎得而今在眼前。 鱼不断,雁相连。可无小字寄芳笺。薄情已是抛人去,更与新愁到酒边。

复制 向子諲 《鹧鸪天 · 宣和己亥代人赠别》

点绛唇 · 别代栖隐

形式:

脱落皮肤,故人南岳峰前过。只知闲坐。千圣难窥我。 明月澄潭,谁唱复谁和。还知么。锦鳞没个。莫触清光破。

复制 向子諲 《点绛唇 · 别代栖隐》

点绛唇 · 复自和

形式:

不挂一裘,世间万事如风过。忘缘兀坐。皮袋非真我。 随色摩尼,朱碧如何和。还知么。从来只个。千古扑不破。

复制 向子諲 《点绛唇 · 复自和》

点绛唇 · 别代净众

形式:

荆棘林中,浪夸好手曾穿过。不起于坐。畐塞虚空我。 问路台山,婆子随声和。还知么。石桥老个。些子平窥破。

复制 向子諲 《点绛唇 · 别代净众》

好事近 · 绍兴辛未病起见梅

形式:

多病卧江干,过尽春花秋叶。又见横斜疏影,弄阶前明月。 呼儿取酒据胡床,尚喜知时节。宜与老夫情厚,有鬓边残雪。

复制 向子諲 《好事近 · 绍兴辛未病起见梅》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