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租行

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
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缴了租税得到收据官府还派人催,里正踉踉跄跄忽然又来敲门。
拿着收据看了看又是发怒又是笑,我来只不过是要找杯酒喝而已。
床头有个如拳头那么大的积钱罐,打破瓦罐取出攒下的三百文钱。
这点钱还不够让您喝醉一次,姑且给您算作补偿您的跑路费。

注释
输租:缴了租。
钞:户钞,官府发给缴租户的收据。
踉跄(liàng qiàng):走路不稳的样子。
里正:即里长,古代乡里小吏,专管催督赋税。
文书:催租的文件。一说指上文的户钞。
杂嗔(chēn)喜:又是生气又是高兴。嗔,怒,生气。
亦:只是,不过。
营醉归:图谋一醉以归。意即勒索。营,图求。
悭(qiān)囊:悭吝者的钱袋。此处指储蓄零钱的瓦罐,即“扑满”,取钱时须把罐打破,故下文说“扑破”。
扑破:取钱时把瓦罐打破。
不堪:不够。君:指里正。
聊:姑且。君:对里正的尊称。
草鞋费:行脚僧人有所谓“草鞋钱”,此指“跑腿费”,是公差、地保等勒索小费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催租行》是诗人于公元1155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在新安为司户参军时对催租事有感而写的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诗,只八句五十六字,却有情节、有人物,展现了一个颇有戏剧性的场面,使人既感到可笑,又感到可恨、可悲。

  诗的前四句,写催租吏手拿公文,大摇大摆,又怒又笑,催租之外,索要酒钱。后四句,写农民拿出仅有的三百钱,不够差吏喝酒钱,权当草鞋费。这首诗揭露了催租吏向农民敲诈勒索的丑恶嘴脸,记叙生动,文字简约,明白如话。

  第一句单刀直入,一上来就抓住了“催租”的主题。全篇只有八句,用单刀直入法是适宜的,也是一般人能够想到、也能够做到的。还有,“催租”是个老主题,用一般人能够想到、也能够做到的单刀直人法写老主题,容易流于一般化。然而一读诗,就会感到不但不一般化,而且很新颖。这新颖,首先来自作者选材的角度新。请看:“输租得钞”,这四个字,已经简练地概括了官家催租、农民想方设法交清了租、并且拿到了收据的全过程。

  旧社会的农村流传着一句老话:“早完钱粮不怕官。”既然已经交清租、拿到了收据,这一年就可以安生了。诗人《催租行》的创作,也就可以搁笔了。然而不然,官家催租的花样很多。农民欠租,官家催租,这是老一套;农民交了租,官家又来催,这是新名堂。范成大只用“输租得钞”四个字打发了前人多次表现过的老主题,接着用“官更催”三个字揭开了前人还不太注意的新序幕,令人耳目一新。这新序幕一揭开,一个“新”人物就跟着登场了。

  紧承“官更催”而来的“踉跄里正敲门来”一句极富表现力。“踉跄”一词,活画出“里正”歪歪斜斜走路的流氓神气。“敲”主要写“里正”的动作,但那动作既有明确的目的性——催租,那动作的承受者就不仅是农民的“门”,主要的是农民的心。随着那“敲”的动作落到“门”上,就出现了简陋的院落和破烂的屋子,也出现了神色慌张的农民。凭着多年的经验,农民从急促而沉重的敲门声中已经完全明白敲门者是什么人、他又来干什么,于是赶忙来开门。

  接下去,自然是“里正”同农民一起入门、进屋,农民低三下四地请“里正”就座、喝水……这一切,都没有写,但都在意料之中。没有写而产生了写的效果,这就叫不写之写。在这里,不写之写还远不止此,看看下文就会明白。“手持文书杂嗔喜”一句告诉人们:“里正”进屋之后,也许先说了些题外话,但“图穷匕首现”,终于露出了催租的凶相。当他责问“你为什么还不交租”的时候,农民就说:“我已经交清了!”并且呈上官府发给的收据。“里正”接过收据,始而发脾气,想说“这是假的”,然而看来看去,千真万确,只好转怒为喜,嬉皮笑脸地说:“交了就好!我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是来你这儿弄几杯酒,喝它个醉醺醺就回家罢了!”通过“杂嗔喜”的表情和“我亦来营醉归尔”的语气,把那个机诈善变、死皮赖脸、假公济私的狗腿子的形象,勾画得活灵活现。

  催租吏一到农家,农民就得设宴款待。“里正”既然明说要尽醉方归,那么接下去,大约就该描写农民如何借鸡觅酒了。然而出入意外,作者却掉转笔锋,写了这么四句: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钱罐“大如拳”,极言其小;放在“床头”,极言爱惜。小小的钱罐里好容易积攒了几百钱,平时舍不得用,如今逼不得已,只好敲破罐子一股脑儿送给“里正”,还委婉地赔情道歉说;“这点小意思还不够您喝一顿酒,您为公事把鞋都跑烂了,姑且拿去贴补草鞋钱吧!”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下面当然还有些情节,却留给读者用想象去补充,这也算是不写之写。

  “里正”要求酒席款待,农民却只顾打破悭囊献上草鞋钱,分明牛头不对马嘴,但却不怕碰钉子、触霉头。因为“里正”口头要酒,心里要钱,农民懂得他内心深处的潜台词。何况,他口上说的与心里想的并不矛盾:有了钱,不就可以买酒吃吗?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跨越“里正”的潜台词以及农民对那潜台词的心照不宣,便去写送钱。“扑破”一句,实际上用了杜诗“径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的典故。扑破“悭囊”,不多不少“正有三百钱”,说明农民针对“里正”“醉归”的要求,正是送酒钱,却又不直说送的是酒钱,而说“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其用笔之灵妙,口角之生动,也值得玩味。

  这首诗的纪事,就不是寸步不遗,而是大幅度的跳跃,同时又“气象联络”。八句诗四韵:“催”、“来”押平声韵,“喜”、“尔”押上声韵,“拳”、“钱”押平声韵,“醉”、“费”押去声韵。韵脚忽抑忽扬的急遽转换,也正好与内容上的跳跃相适应。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缴了租税得到收据官府还派人催,里正踉踉跄跄忽然又来敲门。 拿着收据看了看又是发怒又是笑,我来只不过是要找杯酒喝而已。 床头有个如拳头那么大的积钱罐,打破瓦罐取出攒下的三百文钱。 这点钱还不够让您喝醉一次,姑且给您算作补偿您的跑路费。

注释

输租:缴了租。 钞:户钞,官府发给缴租户的收据。 踉跄(liàngqiàng):走路不稳的样子。 里正:即里长,古代乡里小吏,专管催督赋税。 文书:催租的文件。一说指上文的户钞。 杂嗔(chēn)喜:又是生气又是高兴。嗔,怒,生气。 亦:只是,不过。 营醉归:图谋一醉以归。意即勒索。营,图求。 悭(qiān)囊:悭吝者的钱袋。此处指储蓄零钱的瓦罐,即“扑满”,取钱时须把罐打破,故下文说“扑破”。 扑破:取钱时把瓦罐打破。 不堪:不够。君:指里正。 聊:姑且。君:对里正的尊称。 草鞋费:行脚僧人有所谓“草鞋钱”,此指“跑腿费”,是公差、地保等勒索小费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范成大介绍和范成大诗词大全

诗人: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复制作者 范成大
猜您喜欢

次正夫相寄佳句

形式:

朱橘大可围,白鱼阔盈尺。 掀林撷甘芳,舣岸披的皪。 我酒清且旨,于焉饯佳客。 鸿飞不知远,日暮寒云碧。 回澜只如昨,不见舟行迹。 寄诗何遒丽,若见好颜色。 遥想翰墨挥,波涛泻胸臆。 维纚远林外,坐看晨风翼。 万物归一致,知公无不适。 人之与天地,同是为形役。

复制 彭汝砺 《次正夫相寄佳句》

次正夫登沛中歌风台

形式:

屹屹泗上城,隆隆沛中台。 登台不见人,只见山崔嵬。 高祖汤武资,神明天所开。 潜龙已飞跃,乘马宁邅回。 倒戈与天旋,万国俱子来。 西楚殪封兕,东齐荡纤埃。 任使虽故人,萧曹亦贤哉。 功成思猛士,乐极自成哀。 如何古之人,懿德乃所怀。

复制 彭汝砺 《次正夫登沛中歌风台》

次正夫途中怀亲韵

形式:

动静非两途,久劳逸更好。 开门看白云,婉婉出山峤。 身闲亦已乐,言念亲及耄。 岂无青精饭,每食终不饱。 镜中发如漆,一夜成素葆。 言归采其兰,堂北种萱草。 日以五鼎食,不如彩衣老。 我今无此乐,感泣形已槁。 日夜思故乡,攲眠梦郊堡。

复制 彭汝砺 《次正夫途中怀亲韵》

正夫卧疾予往访之正夫置酒因作是诗

形式:

来问清漳病,烦置东武酒。 敬窥石窌君,爱始士衡母。 大论窥道奥,禅关恣深叩。 是非弃糠秕,直与造化友。 人游于一世,万事俱非偶。 养疾先息念,息念他何有。 此言乃良药,不在砭石后。 长日从公游,径醉须五斗。

复制 彭汝砺 《正夫卧疾予往访之正夫置酒因作是诗》

胡雏

形式:

秃鬓胡雏色如玉,颊拳突起深其目。鼻头穹隆脚心曲,被裘骑马追鸿鹄。 出入林莽乘山谷,凌空绝险如平陆。臂鹰緤犬纷驰逐,雕弓羽箭黄金镞。 争血雉兔羞麋鹿,诡遇得禽非我欲。莫怪小儿敏捷强,老宿胡人以此为风俗。

复制 彭汝砺 《胡雏》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