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孤山作

香炉峰北蠡湖边,羁客闲僧七板船。
一塔影侵霄汉直,半帆风急水云连。
远看体势真如履,回眺盘纡幻似拳。
暗忆当时微雨过,依稀已是六年前。

诗人:释今严

今严(?──一六五八?),字足两。顺德人。俗姓罗,原名殿式,字君奭。诸生。弱冠从天然禅师求生死大事,明桂王永历三年(一六四九)脱白受具。十二年(一六五八)奉命往嘉兴请藏,还至归宗,阅大藏一周,遭岁俭,日......
复制作者 释今严
猜您喜欢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三十五

形式:

王嘉秀问:“佛以出离生死诱人入道,仙以长生久视诱人入道,其心亦不是要人做不好。究其极至,亦是见得圣人上一截,然非入道正路。如今仕者,有由科,有由贡,有由传奉,一般做到大官,毕竟非入仕正路,君子不由也。仙、佛到极处,与儒者略同,但有了上一截,遗了下一截,终不似圣人之全。然其上一截同者,不可诬也。后世儒者,又只得圣人下一截,分裂失真,流而为记诵、词章、功利、训诂,亦卒不免为异端。是四家者,终身劳苦,于身心无分毫益,视彼仙、佛之徒,清心寡欲,超然于世累之外者,反若有所不及矣。今学者不必先排仙、佛,且当笃志为圣人之学。圣人之学明,则仙、佛自泯;不然,则此之所学,恐彼或有不屑,而反欲其俯就,不亦难乎!鄙见如此,先生以为何如?” 先生曰:“所论大略亦是。但谓上一截、下一截,亦是人见偏了如此。若论圣人大中至正之道,彻上彻下,只是一贯,更有甚上一截、下一截?‘一阴一阳之谓道’,但‘仁者见之便谓之仁,知者见之便谓之知,百姓又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仁、智岂可不谓之道,但见得偏了,便有弊病。”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三十五》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四十

形式:

“精神、道德、言动,大率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四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四十六

形式: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四十六》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五十二

形式:

问:“道一而已,古人论道往往不同,求之亦有要乎?” 先生曰:“道无方体,不可执著,却拘滞于文义上求道,远矣。如今人只说天,其实何尝见天?谓日、月、风、雷即天,不可;谓人、物、草、木不是天,亦不可。道即是天。若识得时,何莫而非道?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更有甚同异。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又曰:“诸君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五十二》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四

形式:

问:“身之主为心,心之灵明是知,知之发动是意,意之所着为物,是如此否?” 先生曰:“亦是。”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四》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