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曲二首

【其一】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其二】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一】 将军乘坐佩饰金鞍的白马随皇帝出征,十万军士在长杨宫宿下。 楼上窗边的少妇弹奏着筝曲,远望着队伍的尘土进入建章宫。 【其二】 大军从驰道回来,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盛装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楼。 迎接夫君带着千馀兵马,征战胜利归来,拜官赐爵。

注释

鞍(ān):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 武皇:汉武帝刘彻,指代英武过人的君主,即唐玄宗。 旌旗(jīngqí):旗帜,这里借指军士。 长杨:长杨宫的省称,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 鸣筝:弹奏筝曲。 飞尘:飞扬的尘土。 建章:建章宫的省称。汉武帝所建造,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 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 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 红妆缦绾(wǎn):形容女子盛装打扮的样子。绾,盘绕起来打结。 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骑(jì):一人一马称为一骑。 拜侯:授予爵位。拜,授官;侯,侯爵。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两首七言绝句组诗描写了少妇在家中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大军胜利归来的盛大场面,从侧面反映出国家的国力强盛。 第一首诗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金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行进,越走越远,到后来就只见地上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仿佛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热烈、雄伟,给人以壮丽的感觉;后面的场景又显得端庄、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连接在一个画面上的方法,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将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似乎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有收回她的视线。 这少妇与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行动,这可从第二首诗中找到答案。原来那马上的将军是她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就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都受到封赏。他们经过驰道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把这两首诗合起来看,前一首描绘的是一支皇家大军凯旋的场景。因为这次胜利的不平常,连皇帝都亲自出迎了,作为将领的妻子,她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诗人未用一句话直接抒写她内心的激动,而是写她从楼头“遥见”的热烈场景,读者却可想象到她看到这热烈场景时的内心感受。这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对诗创作所概括的两句话:“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诗人是借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图景反映盛唐时期的现实面貌。这幅描写大军凯旋的历史画卷,使人联想到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一支千军万马的军队,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能够整齐地在市街上前进,连楼头弹筝少妇都丝毫不受惊动。诗里还再现了唐代都城长安的一片和平景象,不言而喻,这支强大的军队,维护了人民和平美好的生活。从楼头少妇的眼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唐代前期,接受了西晋以来以及南北朝长期分裂的痛苦教训,整军经武,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与强盛。在这两首诗中,一种为国立功的光荣感,很自然地从一个征人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昌龄介绍和王昌龄诗词大全

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复制作者 王昌龄
猜您喜欢

水调歌头二首 其一

形式:

卮酒为酒寿,四座请无暄。岁星应是方朔,聊复谪仙人间。 叹息佳人空谷,天遣平章风月,暇菜五湖船。月下雪儿唱,新谱小游仙。 泛沧海,窥禹穴,梦邯郸。绿瞳华发,先生骨貌转翛然。 放迹烟霞之外,高卧羲皇以上,笑拍葛洪肩。莫向方壶去,少驻一千年。

复制 宋琬 《水调歌头二首 其一》
类型:

水调歌头二首 其二

形式:

谁写翠虹影,腾攫上轻绡。只应西岳峰顶,仙掌共高标。 下有茯苓千岁,阅尽秦封汉代,甲子等昏朝。仿佛度清籁,中夜奏箫韶。 荣三秀,擎五粒,势岧峣。龙门岋嶪,穹然东控海门潮。 已兆松生腹上,伫起东山安石,玉烛待公调。寿域九州遍,方许访王乔。

复制 宋琬 《水调歌头二首 其二》

满江红三首 其一

形式:

木末亭边,听山鬼、啾啾宵哭。阳九厄、衣冠道尽,伤哉臣仆! 七国肯因晃错解,先生祸比温舒酷。讶当年、碧血溅蘼芜,今无绿。 鱼服泣,君主逐,瓜蔓杀,门生族。叹诗书种绝,何人能续? 简牍空馀南史恨,松杉已见长陵秃。酹荒祠、灯火尚青荧,金瓯覆。

复制 宋琬 《满江红三首 其一》

满江红三首 其二

形式:

谁赋芜城,到今日、堪悲鲍照。凋瘵后、急须和扁,刀圭立效。 禦马善称东野毕,投巫人羡西门豹。有淮南、父老诧河清,如公笑。 书下考,仍长啸,辞五斗,从吾好。忽九宵丹凤,衔来温诏。 旷曲河阳容借冠,提封古驿原名邵。问悬鱼、挂壁尚依然,庖丁道。

复制 宋琬 《满江红三首 其二》

满江红三首 其三

形式:

白晰虬髯,论标格、鸡群之鹤。堪想像、虎头椽笔,解衣盘礡。 剧孟差堪为伯仲,幼舆暂许栖丘壑。怪新来、金甲绿沉枪,浑抛却。 桥上叟,曾相约,囊底智,今何若?任花眠柳醉,风嘲月谑。 方外求羊随杖履,禁中颇牧思韬略。看他年、长剑倚崆峒,图麟阁。

复制 宋琬 《满江红三首 其三》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