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难道没听过那最令人悲凄怅惋的胡笳乐音吗?它是紫色胡须、绿色眼珠的胡人吹奏的。 胡笳之歌一曲尚未吹完,已令楼兰一带戍守的健儿愁绪满怀。 凉爽的秋天,八月里,萧关一带的道路萧索冷落,呼啸的北风吹断了天山上的枯草。 昆仑山南边的月亮快要西斜时,胡人向着月亮吹响了胡笳。在胡笳的哀怨声中我送你远去,站在秦山远望着陇山上那凄迷的云彩。 那边城地区的夜里多有思乡而哀愁的梦,向月而吹的胡笳声谁还会喜欢听呢?

注释

胡笳:古代管乐器,开始卷芦叶吹之以作乐,後来以木为管,饰以桦皮,为三孔,两端加角,从汉代起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紫髯:绛紫色胡须。 绿:一作“碧”。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东北。 萧关:汉代关中四关之一,是关中到塞北的交通要塞,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天山:唐代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达克阿奴斯城)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 昆仑山:指今甘肃酒泉南的祁连山主峰。 秦山:即终南山,又名秦岭。 陇山:又名陇底、陇阪,在今陕西陇县西。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来刻画边关凄凉、悲壮的生活环境,表现了与颜真卿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关切勉励之意。 胡笳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汉末蔡文姬曾作过《胡笳十八拍》,用以配合胡笳的伴奏而歌唱,倾诉乱离的悲苦。但岑参的这首诗,悲中有壮,表现出特有的风格。诗人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 全诗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在用韵上进行错综交织的安排,恰切地表现了起伏顿宕、悲壮淋漓的激情。 第一个方面,是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诗中用红胡子、绿眼睛的“胡人”形象,来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君不闻”三个字,隐隐透露出豪壮的情调。 第二个方面,是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这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安排在晓月欲坠之时,那刺骨的寒气,那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悲声融为一片,似乎充塞宇宙,使天地也为之寒栗,这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第三个方面,是最後四句,作者把胡笳之声与送别直接结合。这四句在深情的诉说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厚意。“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自己对颜真卿走後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相一致;“边城夜夜多愁梦”,又从边地着笔,悬希望颜真卿对自己的思念,直接与笳声相连。这两层意思,把送别时依依难舍之情,与笳声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动人的效果。尽管如此,诗中并无寻常送别那种凄然悲切的情调,从“秦山”、“陇山”、“边城”等字面中,仍然透出一种雄壮气魄。特别是最後一句,但用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馀味,给全诗增加了悲而且壮的气氛。正如周啸天先生所说:“诗中的边关是那么哀怨又那么令人神往,月下胡笳的声音那么催人泪下又那么富于魅力,读者感同身受。大抵诗人这时已隐约下定亲历塞垣的雄心,此诗可谓其边塞诗的前奏。”(见《岑诗综论》) 这首诗为七言古诗,但开始却用八字句起头,用“君不闻”三字领起,显出陡然而起的气势。首句是问句,末句也是问句,前後呼应十分紧密。“胡笳怨兮将送君”,又用了楚辞句式,倍增激情。中间使用“顶针”手法,如“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语势贯通。全诗换韵频繁,开始四句作一韵(支微通押),较为舒缓;中间四句两句一转韵,平仄交替,由舒缓而变得特别急促;最後又四句作一韵,逐渐回复舒缓。这种错综交织的安排,恰切地表现了起伏顿宕、悲壮淋漓的激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第五句以下,又详说一番。 《唐诗选》:玉遮曰:篇中四“胡笳”字,不觉複。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多愁梦”三字深。 《唐贤三昧集笺注》:悲壮凄绝,钱萚石所谓一声声唱出来。以这样诗送人,恐使征人断肠不已也。 《唐诗别裁》:只言笳声之悲,见河陇之不堪使,而惜别在言外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岑参介绍和岑参诗词大全

诗人: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
复制作者 岑参
猜您喜欢

台城路 灯影

形式:

凤凰城阙疑天上,荡摇万千星影。 射树乌啼,照山黛媚,此外水烟平凝。 迢迢隐隐。 恰江月初沉,夕风未紧。 添写秋痕,藕田一曲响笭箵。 看伊颤红晕绿,似萤流空际,明灭不定。 水角窗移,柳阴帘闪,怯否露凉云冷。 碧蛾飞尽。 问几处歌阑,几人酒醒。 佛阁钟高,斗斜银汉迥。

复制 姚燮 《台城路 灯影》
类型:

辘轳金井 客夜寄曼花楼

形式:

那人归后,路迢迢、水隔更兼山隔。 况我他乡,尚依人为客。 蘼芜满陌。 已不是、向来浓碧。 几许春光,斜阳送老,乌头啼白。 高楼梦回天已夕。 记银屏掩笑,珠帐留舄。 涩尽筝丝,剩苍苔粘席。 明蟾遥射。 换一种、可怜愁色。 要不相思,偏听断柝,又闻哀笛。

复制 姚燮 《辘轳金井 客夜寄曼花楼》

百字令 题方兰坻摹秋厓竹垞图卷,即用原唱韵。

形式:

餐烟卧月,系红莲艇子,鸳湖小泊。 万箭琅玕梅里道,我有冷怀遥托。 书叶亭荒,醧花舫冷,谁继年时乐。 倦翁圃在,风流一样零落。 犹幸大阮琅环,小方山静,词画重斟酌。 无恙六峰眉影瘦,依旧颦春向幕。 感我飘零,江湖载酒,无分栖丘壑。 拈毫补句,凄然调变清角。

复制 姚燮 《百字令 题方兰坻摹秋厓竹垞图卷,即用原唱韵。》
类型:

迈陂塘 春水盟鸥图,为稚秋题。

形式:

问苕南、元真归后,烟波今复谁主。 矮蓬尺半蠡船小,荡得柔漪如絮。 乡可住。 有一个渔台,三两垂杨树。 悄无人处。 好挂网为帘,卷蓑当枕,梦觉听苹语。 醒还醉,吟到杜陵诗句。 飘飘天地何许。 夕阳媚影流春翠,素袂红衣容与。 须鉴取。 把水写清吾,云写闲闲汝。 水云无数。 趁催柳风期,送桃潮信,溪上共来去。

复制 姚燮 《迈陂塘 春水盟鸥图,为稚秋题。》

迈陂塘 白堤送春图

形式:

唤吴娘、画船载酒,将船移到前渚。 早知如此春归易,负了花朝时序。 斟酌渡。 怕明日重寻,都作啼鹃路。 转添悽楚。 尚荭角银筝,荻心琼管,沸得似愁雨。 销金地,多少衣云鬟露。 年年送往何处。 百千万里天涯道,只隔一重青树。 双燕羽。 也带著斜阳,别著红楼去。 劝君小住。 趁隔水僧家,烟钟未打,还好看残絮。

复制 姚燮 《迈陂塘 白堤送春图》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