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 召南 · 何彼襛矣

: 无名氏
何彼秾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怎么如此地浓艳漂亮?像盛开的棠棣花一样。为何没有肃雍的气象?这是王姬出嫁的车辆。 怎么如此地浓艳漂亮?像桃李花开一样芬芳。平王孙女容貌够姣好,嫁齐侯公子风流倜傥。 渔人钓竿系的什么线?柔韧的细丝合成渔线。齐侯公子风度真翩翩,娶平王孙女容貌娇艳。

注释

召南:指周朝自陕以西的南方诸侯国之地。召,地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 秾(nóng):花木繁盛的样子。朱熹《诗集传》:“秾,盛也。”一作“襛(nóng)”,浓艳、盛大貌。 唐棣(dì):树木名,又作棠棣、常棣。 曷(hé):何。肃雝(yōng):庄严雍和。雝,同“雍”,雍容安详。 王姬:周王的女儿或孙女,姬姓,故称王姬。 华如桃李:如桃李之花,红白艳丽。 平王之孙:周平王的孙女。一说周平王的外孙女。平王,东周平王姬宜臼。 齐侯之子:齐国国君的公子。一说“齐侯之子”与“平王之孙”指同一人,即齐侯的女儿,平王的外孙女。 钓:钓鱼的工具。这里专指钓鱼的线,比喻王侯贵族互相联姻,如丝之和。维:语助词,有“为”的意思。 伊:语助词,有“是”的意思。缗(mín):多条丝拧成的丝绳,喻男女合婚。一说钓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国风·召南·何彼秾矣》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现代学者多以为此诗是为周王之孙与齐侯之子新婚而作,在赞叹称美之余微露讽刺之意。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极力赞美新娘的美貌和车辆服饰的奢华气派,正面描绘与侧面衬托相得益彰。各章首二句都是一问一答,具有浓郁的民歌文学色彩。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曰何彼戎戎而盛乎?乃唐棣之华也。此何不肃肃而敬、雍雍而和乎?乃王姬之车也。此乃武王以后之诗。不可的知其何王之世,然文王太姒之教,久而不衰,亦可见矣。” 明代徐奋鹏《诗经删补》:“因言见其车而知其和且敬。下则大其和敬而言其分之称情之合也。此亦征文王之遗化也。” 清代牛运震《诗制》:“此东迁以后诗也。平王之诗显然可证。此与左传异解,可并存之。或以为刺诗不应编于二南,然轻微如是,于此正可识二南矣。风诗之旨,单微一线,不可多求,尤忌错会,于此可识。”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何彼秾矣’,是美其色之盛极也;‘曷不肃雝’,是疑其德之有未称耳。” 清代陈继揆《读诗臆补》:“通篇俱在诗人观望中着想。“曷不”二字宛然道路聚观,企踵吁眸,相顾叹赏之语。前后上下,分配成类,是诗家合锦体。” 现代陈子展《诗经直解》:“诗每章首二句,一若以设谜为问,一若以破谜为答,谐讔之类也。此于《采蘩》、《采蘋》之外,又创一格。此等问答体,盖为此时此地歌谣惯用之一种形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无名氏
猜您喜欢

呈习斋先生

形式:

藜羹麦饭话情亲,今古兴亡赖有人。 破屋寒飞宵练影,荒篱远隔夕阳尘。 直将文武传洙泗,未许安危系洛闽。 山势东蟠沧海尽,应知燕赵自生申。

复制 王源 《呈习斋先生》

九日即景

形式:

千古无如此地秋,重阳佳气满空浮。 山围大海波涛壮,天迥平原岛屿幽。 八景风云开石壁,七闽烟雨锁沧洲。 茱萸系臂成何事,记取枫林集旧游。

复制 王云鹏 《九日即景》

乙卯秋外赴金陵省试不售诗以慰之

形式:

新妆竞扫学轻盈,俗艳由来易目成。 谁识天寒倚修竹,亭亭日暮最孤清。 重阳风雨滞幽斋,失意人难作遣怀。 篱菊已花还觅醉,便须沽酒拔金钗。

复制 毛秀惠 《乙卯秋外赴金陵省试不售诗以慰之》

戽水谣

形式:

绿杨深沉塘水浅,轣辘车声满疆畎。 倒挽河流上陇飞,渴乌衔尾回环转。 今夏旱久农心劳,西风刮地黄尘高。 原田迸裂龟兆坼,引水灌之如沃焦。 男妇足茧更流血,鞭牛日夜牛蹄脱。 田中黄秧料难活,村村尽呼力已竭。

复制 毛秀惠 《戽水谣》

乙卯秋外赴金陵省试不售诗以慰之三首 其二

形式:

寒女频年织锦机,深闺寂寂掩重扉。 却怜鸠鸟为媒者,空向秋风理嫁衣。

复制 毛秀惠 《乙卯秋外赴金陵省试不售诗以慰之三首 其二》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