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本诗是其第一首。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他那时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这二十八个字,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迹罢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西元一〇七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一共有五首,其中以第一首最为著名。东坡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奉祠东太乙宫七首七言步虚辞二首

形式:

碧城绛阙半夜开,翠旗玉节相徘徊。 景光散堕灯火蔽,步虚一声天上来。

复制 沈遘 《奉祠东太乙宫七首七言步虚辞二首》

和中甫新开湖

形式:

渺渺清波百里浮,昔游曾是一扁舟。 十年人事都如梦,犹识湖边旧客邮。

复制 沈遘 《和中甫新开湖》
类型:

五言送余良孺大监致仕归乡

形式:

士有逢辰泰,荣名四十期。 更持使者节,数建守臣麾。 清懿推朝品,慈良号吏师。 修涂方自致,壮志未容衰。 雅尚先知止,归心浩若驰。 君恩宠年至,监尹峻官仪。 缓带金鳞重,安舆紫绶垂。 达尊倾我里,盛观耸当时。 摆落公门事,逍遥野老嬉。 维应爱玉体,五福保期颐。

复制 沈遘 《五言送余良孺大监致仕归乡》

七言送诗僧思齐归吴

形式:

西风送霜河水落,东都归客不可留。 囊衣卷诗载轻舸,飘然独下东南州。 吴山木落众峰出,越湖潦散孤屿浮。 橘丹莼紫新荐俎,若下醪美不计售。 十年尘埃一日去,猿初脱槛鹰下韝。 幽潜远扬肯回首,送之却顾令人愁。 鲈鱼正肥张翰老,田园将芜陶潜忧。 子归应有问予者,为解区区兹有由。

复制 沈遘 《七言送诗僧思齐归吴》

送十二叔归巴陵

形式:

读书不遇古所有,闲居得地今日稀。 世故纷纷定难了,况独身已与众违。 洞庭水清君山碧,白酒满市鱼满矶。 都门一到十日耳,犹恨风尘污我衣。

复制 沈遘 《送十二叔归巴陵》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