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浙江问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译文及注释


注释

题注:一题作「济江问同舟人」,一作崔国辅诗。 扁舟:一作「扁舠」。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孟浩然诗主要以五言擅场,风格浑融冲淡。诗人将自己特有的冲淡风格施之七绝,往往「造境飘逸,初似常语」而「其神甚远」(陈延杰《论唐人七绝》)。此诗就是这样的高作。 孟浩然于开元初至开元十二三年间,数度出入于张说幕府,但并不得意,于是有吴越之游,开元十三年(725)秋自洛首途,沿汴河南下,经广陵渡江至杭州。然后,渡浙江之越州(今绍兴),诗即作于此时。 在杭州时,诗人有句道「今日观溟涨」,可见渡浙江(钱塘江)前曾遇潮涨。一旦潮退,舟路已通,诗人便迫不及待登舟续行。首句就直陈其事,它由三个片语组成:「潮落」、「江平」、「未有风」,初似平平淡淡的常语。然而细味,这样三顿形成短促的节奏,正成功地写出为潮信阻留之后重登旅途者惬意的心情。可见有时语调也有助于表现诗意。 钱塘江江面宽阔,而渡船不大。一叶「扁舟」,是坐不了许多人的。「舟中人」当是来自四方的陌生人。「扁舟共济与君同」,颇似他们见面的寒暄。这话淡得有味:虽说彼此素昧平生,却在今天走到同条船上来了,「同船过渡三分缘」,一种亲睦之感在陌生乘客中油然而生。尤其因舟小客少,更见有同舟共济的亲切感。所以问姓初见,就倾盖如故地以「君」相呼。这样淡朴的家常话,居然将承平时代那种淳厚世风与人情味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来,谁能说它是一味冲淡? 当彼岸已隐隐约约看得见一带青山,更激起诗人的好奇与猜测。越中山川多名胜,是前代诗人谢灵运遨游歌咏过的地方,于是,他不禁时时引领翘望天边:那儿应该是越中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呢?他大约猜不出,只是神往心醉。这里并没有穷形极象的景物描写,唯略点「青山」字样,而越中山水之美尽从「时时引领望天末」的游子的神情中绝妙传出。可谓外淡内丰,似枯实腴。「引领望天末」,本是陆机《拟兰若生朝阳》成句。诗人信手拈来,加「时时」二字,口语味浓,如自己出,描状生动。注意吸取前人有口语特点、富于生命力的语汇,加以化用,是孟浩然特擅的本领。 「何处青山是越中?」是「问舟中人」,也是诗的结句。使用问句作结,语意亲切,最易打通诗与读者的间隔,一问便结,令读者心荡神驰,使意境顿形高远。全诗运用口语,叙事、写景、抒情全是朴素的叙写笔调,而意境浑融、高远、丰腴、完满。「寄至味于淡泊」(《古今诗话》引苏轼语,见《宋诗话辑佚》),对此诗也是确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历代诗法》:二诗(按:指此诗与《送杆十四之江南》)俱在人意中,却只如面谈,人不能及。 《诗式》:首句言潮落故江平,尚未有风,则可以济矣,就「江」字起。二句言与舟子共济,「君」折舟子也,就舟子承。二句就「济」字转,心中想越,故引领而望:「时时」见望之勤,「天末」见望之远。四句言江上作山无数,未知越山在于何处,因指青山以问舟子也。「青山」二字冠以「何处」二字,「越中」二字冠以「是」字,跗题中「问」字不著痕迹,但写出神理。「望天」二字平仄倒,「望」字救,「天」字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浩然介绍和孟浩然诗词大全

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复制作者 孟浩然
猜您喜欢

陇头别

形式:

秋尽初移幕,沾裳一送君。 据鞍窥古堠,开灶爇寒云。 登陇人回首,临关马顾群。 从来断肠处,皆向此中分。

复制 郑锡 《陇头别》

送客之江西

形式: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唐处,知君路不迷。

复制 郑锡 《送客之江西》
类型:
送别 

望月

形式:

高堂新月明,虚殿夕风清。 素影纱窗霁,浮凉羽扇轻。 稍随微露滴,渐逐晓参横。 遥忆云中咏,萧条空复情。

复制 郑锡 《望月》

石桥琪树

形式:

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 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

复制 蔡隐丘 《石桥琪树》
类型:

献岁

形式:

白发添双鬓,空宫又一年。 音书鸿不到,梦寐兔空悬。 地远星辰侧,天高雨露偏。 圣期知有感,云海漫相连。

复制 裴夷直 《献岁》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