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
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

注释
碛(qì):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木什附近。
走马:骑马。
辞家:告别家乡,离开家乡。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绝:没有。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表明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圞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两回圆”是经历两月的艺术说法。这句诗含蕴很丰富。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人们爱用月亮的圆缺来比喻人的离合,看到圆月,就会想到与家人的团圆,现在是月圆人不圆,自然不免要牵动思乡之情。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上句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下句诗不作正面回答,却转笔写景:好像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碛中作》诗仅四句,但每句诗都有不同的艺术特点。起句有一股勃发的激情和大无畏的精神,雄奇壮美而豪迈;次句情深意远,含蕴丰富;三句以设问兜转,宕开前句,有转折回旋的韵致;结句似答非答,以景作结,于暮色苍茫之中,使人感到气象壮阔。整首诗显示出悲壮苍凉的艺术风格。杜甫称赞岑参的诗“篇终接浑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这是指他的诗结尾浑厚,气象阔大,不可窥其涯际。从结句“平沙万里绝人烟”(一本作“平沙莽莽绝人烟”)来看,境界阔大,茫无边际,“篇终接浑茫”五字,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别有神韵。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了。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写下了这首绝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驰马西来仿佛已经到了天边,自从离别家乡已见两度月圆。 今天夜里不知将到哪里住宿,平沙莽莽一望无际不见人烟。

注释

碛(qì)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诗。碛: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托克逊库米什附近。 走马:骑马疾走;驰逐。《诗经·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西来:指离开长安赴安西。 辞家:告别家乡,离别家园。《后汉书·方术传下·上成公》:“其初行久而不还,后归,语其家云:‘我已得仙。’因辞家而去。” 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南朝梁·何逊《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绝:没有。 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作者辞家赴安西在大漠中行进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同时也显现出一种从军的豪情。全诗选取了沙漠旅途中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马上真境,未尝行边者,不知此苦。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久旅远行,哀而不伤。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起句警人语,落句凄凉语,奇隽自别。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投宿无所,则碛中无人可知矣。 近·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此诗但言沙碛苍茫,时回首中原,自有孤客投荒之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岑参介绍和岑参诗词大全

诗人: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
复制作者 岑参
猜您喜欢

迎仙馆

形式:

空斋寂无人,草木自森蔚。 不因羽客游,安得有云气。

复制 唐顺之 《迎仙馆》
类型:

山田

形式:

从横乱峰里,忽此见平田。 不须抱瓮汲,自有峰顶泉。

复制 唐顺之 《山田》
类型:

游嵩山少林寺

形式:

净域龙岩上,香台鹫岭边。 山由巨灵辟,教以法王传。 二室围兰若,三花接梵筵。 土中元此地,槛外即诸天。 复岫低衡岱,回轩写涧瀍。 云衣披杂树,虹影度飞泉。 缀牖皆青壁,缘堤尽白莲。 神猿参讲幕,驯鸽绕炉烟。 慧月秋逾彻,泥珠夕更鲜。 谷将钟迸响,潭共镜争圆。 万劫终成幻,三生并是缘。 愿假金篦力,一为照迷川。

复制 唐顺之 《游嵩山少林寺》

登孙登啸台

形式:

晋时肥遁士,长啸此山阴。 自远龙蛇迹,能为鸾凤音。 清净同河上,沉冥异竹林。 坐超惟默理,妙契守雌心。 逸驾应难返,荒台尚可临。 俯看恒卫水,遥见太行岑。 砌冷疏花发,扉扃落叶深。 宁知千载后,更有阮生寻。

复制 唐顺之 《登孙登啸台》

次韵题王孟端春流出峡图

形式:

锦江一派自天开,谁写春流映翠台。 万木深中疑欲断,千崖裂处讶还来。 蒸成暖浪鱼翻尺,绕向仙家客渡杯。 瀑挂玉龙如起蛰,沫飞野马似吹埃。 探源讵识临河意,乘木谁堪涉险才。 近水人家巢鹳鹤,远山天际落莓苔。 趁流蜀贾回轻舸,烧野巴僮垦废莱。 万里风烟真缩地,丹青技盖至此哉。

复制 唐顺之 《次韵题王孟端春流出峡图》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