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 · 九日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攲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古老的戏马台前,在竹篱下采菊酿酒,岁月流逝,我问今天是什么时节,才知又是重九。我正好归来,南山一片苍翠依旧,昨夜在窗下听着风雨交加,都不像登临的时候。我像宋玉一样因悲秋而愁苦,又像卫玠一般为忧时而清瘦。 我佩戴了红色的茱萸草,空对着美酒,砧杵惊动微寒,暗暗侵逼衣袖。秋天已没有多少时候,早已是满目的残荷衰柳。我勉强整理一下倾斜的帽檐,向着远方连连搔首。我多少次忆念起故乡的风物。莼菜和鲈鱼的味道最美时,是在霜冻之前,鸿雁归去之后。

注释

大有:周美成创调。小石调,调见《片玉集》。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采花篱下:用陶淵明「采菊东篱下」诗意。 宋玉情怀:即悲秋情怀,宋玉作《九辩》悲愁。 卫郎:及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砧杵(zhēnchǔ):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强整帽檐攲侧」句:用孟万年龙山落帽事。欹(qī),倾斜。 莼鲈(chúnlú):鲈鱼与莼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载﹕晋张翰在洛﹐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鲈﹐因辞官归。后因以「鲈莼」为思乡之典。 霜前雁后:杜子美诗:「故国霜前白雁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词为重九悲秋之作。上片写重九前夕之悲感。在高台前驰马游乐,在竹篱下采菊酿酒,随着岁月的流转,又是一个登高观览的重九。“帘栊”四句辞意顿折,以“昨夜听风雨”之突变逆起波澜,写词人重九之登临、戏马、采花的设想落空,“一片”、“十分”两重跌宕,显现出词人身心愁苦交加。 下片写重九登临之冷落。“红萸佩”二句写词人佩带着茱萸草,空自对着美酒而无情无绪,正是心愁不欲饮酒,饮酒亦不能驱除悲愁,因而“空对”无聊已极。“砧杵动”以声传情,不言秋寒催促妇女捣衣,却反言妇女捣衣催动了微寒,传达出词人对砧杵声声似带着震撼人心的寒意,暗暗侵袭罗袖的一种主观感受,曲写出词人内心的悲凄。“强整帽檐”四句追忆往昔羁旅天涯,细致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故乡魂牵梦绕的亲情,感叹雁归于“霜前”,人却归于“雁后”,即感叹羁旅天涯,身不由己的苦楚和今日归来甚迟的遗憾,以至归来便过了一个不尽如人意的重九佳节。查礼赞此词“用事用意,搭凑得瑰玮有姿,其高淡处,可以与稼轩比肩。”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清代查礼《铜喜鼓书堂遗高》:用事用意,搭凑得瑰玮有姿,其高淡处,可与稼轩比肩。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潘希白

潘希白,字怀古,号渔庄,永嘉人(今浙江湖州人)。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中进士。存词1首。...
复制作者 潘希白
猜您喜欢

赠毛仙翁

形式:

存亡去住一壶中,兄事安期弟葛洪。甲子已过千岁鹤, 仪容方称十年童。心灵暗合行人数,药力潜均造化功。 终待此身无系累,武陵山下等黄公。

复制 崔郾 《赠毛仙翁》

鸟散馀花落

形式:

春晓游禽集,幽庭几树花。坐来惊艳色,飞去堕晴霞。 翅拂繁枝落,风添舞影斜。彩云飘玉砌,绛雪下仙家。 分散音初静,凋零蕊带葩。空阶瞻玩久,应共惜年华。

复制 赵存约 《鸟散馀花落》
类型:

鸟散馀花落

形式:

晚树春归后,花飞鸟下初。参差分羽翼,零落满空虚。 风外清香转,林边艳影疏。轻盈疑雪舞,仿佛似霞舒。 万片情难极,迁乔思有馀。微臣一何幸,吟赏对寒居。

复制 窦洵直 《鸟散馀花落》

公无渡河

形式:

阴云飒飒浪花愁,半度惊湍半挂舟。声尽云天君不住, 命悬鱼鳖妾同休。黛娥芳脸垂珠泪,罗袜香裾赴碧流。 馀魄岂能衔木石,独将遗恨付箜篌。

复制 陈标 《公无渡河》

婕妤怨

形式:

掌上恩移玉帐空,香珠满眼泣春风。飘零怨柳凋眉翠, 狼藉愁桃坠脸红。凤辇只应三殿北,鸾声不向五湖中。 笙歌处处回天眷,独自无情长信宫。

复制 陈标 《婕妤怨》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