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注释

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四仄韵。 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凋:衰落。 碧树:绿树。 彩笺:彩色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兼:一作“无”。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尔。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晏殊介绍和晏殊诗词大全

诗人:晏殊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
复制作者 晏殊
猜您喜欢

戊辰元日

形式:

六十余龄两戊辰,今辰犹是未衰人。 青藜杖弃长行健,绿柳条新远望真。 早起书云聊卜岁,不须曝日已知春。 林居朝阙同乡老,尚忆当年拜紫宸。

复制 李开先 《戊辰元日》
类型:

除夕有感

形式:

少年不觉岁时迁,老景偏于除夜怜。 前此宵分为次日,今番坐久是新年。 雪中偏觉梅花艳,灯下频将竹叶传。 不荷湔除多罪谴,当朝侍从久归田。

复制 李开先 《除夕有感》
类型:

塞上曲一百首(录一十四首)

形式:

昼读兵书夜枕戈,少年猛士出三河。 乘时欲取封侯印,可奈天骄力请和。

复制 李开先 《塞上曲一百首(录一十四首)》
类型:

塞上曲一百首(录一十四首)

形式:

已过瓜期不放班,天寒路远泪潸潸。 交河北望天连海,朔野南来雪满山。

复制 李开先 《塞上曲一百首(录一十四首)》

塞上曲一百首(录一十四首)

形式:

风急营中忽夜惊,误将军出获胡兵。 黄龙戍卒归无日,白马将军幸有名。

复制 李开先 《塞上曲一百首(录一十四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