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作塘西上陡坡 其二

人家多住石塘西,石屋参差望欲齐。
空里鹁鸪声转急,山鸡飞上故巢啼。
洪亮吉介绍和洪亮吉诗词大全

诗人:洪亮吉

清江苏阳湖人,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自号更生居士,居家十年而卒。少时诗与黄景......
复制作者 洪亮吉
猜您喜欢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九溪十八涧

形式:

九溪在烟霞岭西,龙井山南。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其地径路崎岖,草木蔚秀,人烟旷绝,幽阒静悄,别有天地,自非人间。溪下为十八涧,地故深邃,即缁流非遗世绝俗者,不能久居。按志,涧内有李岩寺、宋阳和王梅园、梅花径等迹,今都湮没无存。而地复辽远,僻处江干,老于西湖者,各名胜地寻讨无遗,问及九溪十八涧,皆茫然不能置对。 李流芳《十八涧》诗: 己酉始至十八涧,与孟旸、无际同到徐村第一桥,饭于桥上。溪流淙然,山势回合,坐久不能去。予有诗云:“溪九涧十八,到处流活活。我来三月中,春山雨初歇。奔雷与飞霰,耳目两奇绝。悠然向溪坐,况对山嵯嵲。我欲参云栖,此中解脱法。善哉汪子言,闲心随水灭。”无际亦有和余诗,忘之矣。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九溪十八涧》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伍公祠

形式:

吴王既赐子胥死,乃取其尸盛以鸱夷之革,浮之江中。子胥因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堤岸,势不可御。或有见其银铠雪狮,素车白马,立在潮头者,遂为之立庙。每岁仲秋既望,潮水极大,杭人以旗鼓迎之。弄潮之戏,盖始于此。宋大中祥符间,赐额曰“忠靖”,封英烈王。嘉、熙间,海潮大溢。京兆赵与权祷于神,水患顿息,乃奏建英卫阁于庙中。元末毁,明初重建。有唐卢元辅《胥山铭序》、宋王安石《庙碑铭》。 高启《伍公祠》诗: 地大天荒霸业空,曾于青史叹遗功。 鞭尸楚墓生前孝,抉眼吴门死后忠。 魂压怒涛翻白浪,剑埋冤血起腥风。 我来无限伤心事,尽在吴山烟雨中。 徐渭《伍公庙》诗: 吴山东畔伍公祠,野史评多无定词。 举族何辜同刈草,后人却苦论鞭尸。 退耕始觉投吴早,雪恨终嫌入郢迟。 事到此公真不幸,镯镂依旧遇夫差。 张岱《伍相国祠》诗: 突兀吴山云雾迷,潮来潮去大江西。 两山吞吐成婚嫁,万马奔腾应鼓鼙。 清浊溷淆天覆地,玄黄错杂血连泥。 旌幢幡盖威灵远,檄到娥江取候齐。 从来潮汐有神威,鬼气阴森白日微。 隔岸越山遗恨在,到江吴地故都非。 钱塘一臂鞭雷走,龛赭双颐巽雪飞。 灯火满江风雨急,素车白马相君归。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伍公祠》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三茅观

形式:

三茅观在吴山西南。三茅者,兄弟三人,长曰盈,次曰固,季曰衷,秦初咸阳人也。得道成仙,自汉以来,即崇祀之。第观中三像,一立、一坐、一卧,不知何说。以意度之,或以行立坐卧,皆是修炼功夫,教人不可蹉过耳。宋绍兴二十年,因东京旧名,赐额曰宁寿观。元至元间毁,明洪武初重建。成化十年建昊天阁。嘉靖三十五年,总制胡宗宪以平岛夷功,奏建真武殿。万历二十一年,司礼孙隆重修,并建钟翠亭、三义阁。相传观中有褚遂良小楷《阴符经》墨迹。景定庚申,宋理宗以贾似道有江汉功,赐金帛巨万,不受,诏就本观取《阴符经》,以酬其功。此事殊韵,第不应于贾似道当之耳。余尝谓曹操、贾似道千古奸雄,乃诗文中之有曹孟德,书画中之有贾秋壑,觉其罪业滔天,减却一半。方晓诗文书画,乃能忏悔恶人如此。凡人一窍尚通,可不加意诗文,留心书画哉? 徐渭《三茅观观潮》诗: 黄幡绣字金铃重,仙人夜语骑青凤。 宝树攒攒摇绿波,海门数点潮头动。 海神罢舞回腰窄,天地有身存不得。 谁将练带括秋空?谁将古概量春雪? 黑鳌载地几万年,昼夜一身神血干。 升沉不守瞬息事,人间白浪今如此。 白日高高惨不光,冷虹随身萦城隍。 城中那得知城外,却疑寒色来何方。 鹿苑草长文殊死,狮子随人吼祗树。 吴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又《三茅观眺雪》诗: 高会集黄冠,琳宫夜坐阑。梅芳成蕊易,雪谢作花难。 檐月沉怀暖,江峰入坐寒。暮鸦惊炬火,飞去破烟岚。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三茅观》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十锦塘

形式:

十锦塘,一名孙堤,在断桥下。司礼太监孙隆于万历十七年修筑。堤阔二丈,遍植桃柳,一如苏堤。岁月既多,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苏堤离城远,为清波孔道,行旅甚稀。孙堤直达西泠,车马游人,往来如织。兼以西湖光艳,十里荷香,如入山阴道上,使人应接不暇。湖船小者,可入里湖,大者缘堤倚徙,由锦带桥循至望湖亭,亭在十锦塘之尽。渐近孤山,湖面宽厂。孙东瀛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筵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今改作龙王堂,旁缀数楹,咽塞离披,旧景尽失。再去,则孙太监生祠,背山面湖,颇极壮丽。近为卢太监舍以供佛,改名卢舍庵,而以孙东瀛像置之佛龛之后。孙太监以数十万金钱装塑西湖,其功不在苏学士之下,乃使其遗像不得一见湖光山色,幽囚面壁,见之大为鲠闷。 袁宏道《断桥望湖亭小记》: 湖上由断桥至苏公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绔之盛,多于堤畔之柳,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全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艳,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望湖亭即断桥一带,堤甚工致,比苏公堤犹美。夹道种绯桃、垂柳、芙蓉、山茶之属二十余种。堤边白石砌如玉,布地皆软沙如茵。杭人曰:“此内使孙公所修饰也。”此公大是西湖功德主。自昭庆、天竺、净慈、龙井及山中庵院之属,所施不下数十万。余谓白、苏二公,西湖开山古佛,此公异日伽蓝也。“腐儒,几败乃公事!”可厌!可厌! 张京元《断桥小记》: 西湖之胜,在近;湖之易穷,亦在近。朝车暮舫,徒行缓步,人人可游,时时可游。而酒多于水,肉高于山,春时肩摩趾错,男女杂沓,以挨簇为乐。无论意不在山水,即桃容柳眼,自与东风相倚,游者何曾一着眸子也。 李流芳《断桥春望图题词》: 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便魂消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壬子正月,以访旧重至湖上,辄独往断桥,裴回终日,翌日为杨谶西题扇云:“十里西湖意,都来到断桥。寒生梅萼小,春入柳丝娇。乍见应疑梦,重来不待招。故人知我否,吟望正萧条。”又明日作此图。小春四月,同孟?、子与夜话,题此。 谭元春《湖霜草序》: 予以己未九月五日至西湖,不寓楼阁,不舍庵刹,而以琴尊书札,托一小舟。而舟居之妙,在五善焉。舟人无酬答,一善也。昏晓不爽其候,二善也。访客登山,恣意所如,三善也。入断桥,出西泠,午眠夕兴,四善也。残客可避,时时移棹,五善也。挟此五善,以长于湖。僧上凫下,觞止茗生,篙楫因风,渔?聚火。盖以朝山夕水,临涧对松,岸柳池莲,藏身接友,早放孤山,晚依宝石,足了吾生,足济吾事矣。 王叔杲《十锦塘》诗: 横截平湖十里天,锦桥春接六桥烟。 芳林花发霞千树,断岸光分月两川。 几度觞飞堤外景,一清棹发镜中船。 奇观妆点知谁力,应有歌声被管弦。 白居易《望湖楼》诗: 尽日湖亭卧,心闲事亦稀。起因残醉醒,坐待晚凉归。 松雨飘苏帽,江风透葛衣。柳堤行不厌,沙软絮霏霏。 徐渭《望湖亭》诗: 亭上望湖水,晶光淡不流。镜宽万影落,玉湛一矶浮。 寒入沙芦断,烟生野鹜投。若从湖上望,翻羡此亭幽。 张岱《西湖七月半记》: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酌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挤入人丛,昭庆、断桥,?枭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十锦塘》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放生池

形式:

宋时有放生碑,在宝石山下。盖天禧四年,王钦若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民网捕,郡守王随为之立碑也。今之放生池,在湖心亭之南。外有重堤,朱栏屈曲,桥跨如虹,草树蓊翳,尤更岑寂。古云三潭印月,即其地也。春时游舫如鹜,至其地者,百不得一。其中佛舍甚精,复阁重楼,迷禽暗日,威仪肃洁,器钵无声。但恨鱼牢幽闭,涨腻不流,刿?缺鳞,头大尾瘠,鱼若能言,其苦万状。以理揆之,孰若纵壑开樊,听其游泳,则物性自遂,深恨俗僧难与解释耳。昔年余到云栖,见鸡鹅豚?,共牢饥饿,日夕挨挤,堕水死者不计其数。 余向莲池师再四疏说,亦谓未能免俗,聊复尔尔。后见兔鹿猢狲亦受禁锁,余曰:“鸡凫豚?,皆藉食于人,若兔鹿猢狲,放之山林,皆能自食,何苦锁禁,待以胥縻。”莲师大笑,悉为撤禁,听其所之,见者大快。 陶望龄《放生池》诗: 介卢晓牛鸣,冶长识雀哕。 吾愿天耳通,达此音声类。 群鱼泣妻妾,鸡鹜呼弟妹。 不独死可哀,生离亦可慨。 闽语既嘤咿,吴听了难会。 宁闻闽人肉,忍作吴人脍。 可怜登陆鱼,佥喁向人谇。 人曰鱼口喑,鱼言人耳背。 何当破网罗,施之以无畏。 昔有二勇者,操刀相与酤。 曰子我肉也,奚更求食乎。 互割还互啖,彼尽我亦屠。 食彼同自食,举世嗤其愚。 还语血食人,有以异此无? 吴越王钱Α于西湖上税渔,名“使宅渔”。一日,罗隐入谒,壁有?溪垂钓图,王命题之。题云:“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又何如?假令身住西湖上,也是应供使宅鱼。”王即罢渔税。 放生池柱对: 天地一网罟,欲度众生谁解脱。 飞潜皆性命,但存此念即菩提。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放生池》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