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亡斧者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山沟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之后有一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的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注释
者:有个丢掉斧子的人。
亡:丢掉,丢失。
意:同"臆",估计,怀疑,猜想。
谷:山谷,地窑。
其:指代邻人之子。
窃:偷盗。
无为而不窃斧也: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
他日:另一天。
复:再,又。
无似窃斧者: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样子。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俄:一会儿,不久。
视:看。
皆:都。
行动:走路的姿势。
颜色:表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故事

  《人有亡斧者》讲述的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第二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原来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

  不要随便猜疑别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意义

  《说符》宣扬了先秦道家“理无常是,事无常非",以“道”修身等思想观点。 《人有亡斧者》这则寓言,作者批判了那种根据主观臆测去观察事物的思想方法,在此同时,论述归结到“心术”、“立道”的命题上去,符合了《说符》全篇的宗旨。

  这则寓言,讽刺那些带着有色眼镜观察事物、凭“想当然”作出判断的主观唯心主义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启发与借鉴

1、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2、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
3、不要随便猜疑别人。
4、毫无事实根据的怀疑,只会伤害别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褚生

...
复制作者 吕不韦 撰
猜您喜欢

示程生二首

形式:

柴桑风度极清真,地位当齐古逸民。 不为儿曹营饱暖,聊将诗句写经纶。 喜君自得超遥趣,与世相忘寂寞滨。 正欲细论嗟遽别,空惭祖谢响然臻。

复制 胡寅 《示程生二首》

和蔡生迁居二首蔡学佛故用杜老与赞公故事蔡常令一妪持简来

形式:

一壶村酒要同尝,脯醢菹肴取次将。 谈话翠微修竹径,追随斜照晚风冈。 梅花淡淡传春意,柳色依依作岁阳。 只么往来成乐土,岂知身世落南荒。

复制 胡寅 《和蔡生迁居二首蔡学佛故用杜老与赞公故事蔡常令一妪持简来》
类型:

令节即事简睎仲德施

形式:

寒食清明节令佳,禁烟遗俗渺天涯。 清醇只向丹田暖,料峭犹烦翠幕遮。 长短骤看森雨笋,高低难觅旋风花。 小斋寂寂谁为伴,水底初闻两部蛙。

复制 胡寅 《令节即事简睎仲德施》

题郭伯成画竹月岩寺

形式:

夫君自是雪霜姿,落笔风生更不疑。 留向岩前弄明月,桂枝相伴影参差。

复制 胡寅 《题郭伯成画竹月岩寺》

和彦冲云际院留题

形式:

久闻幽寺渺云间,且向新诗见一斑。 不羡宝华承白足,最怜澄水漾秋山。 飞车要度重重岭,系艇还思浅浅湾。 弹指大千何远近,却将游想付无还。

复制 胡寅 《和彦冲云际院留题》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