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注释
迥(jiǒng):远。
傍:靠近。
发(fā):开放。
经冬:经过冬天。
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二

  这是一首构思奇巧的咏梅诗,意在咏赞。虽然作者在作品中没有一处议论和礼赞的词句,却巧妙地刻画了早梅凌寒傲雪的高贵品格。

  “一树寒梅白玉条”。这一句是对梅花外在特征的描写。开篇描写早梅之娇美,有色,有形,也有神,令人仰慕,令人陶醉。“一树”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满树”,形容花开得密,开得多,即满树都是盛开的鲜花。“寒梅”一词意在突出一个“早”字,同时也与题目中的“早”形成了一个照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扣题。“白玉条”,这三个字既写出了梅花花朵的颜色、质地,也描绘出了梅花枝杈的姿态和神韵。形象,传神,逼真。

  “迥临村路傍溪桥”。这一句是对梅的生长环境的具体交代。这个交代作者是有用意的,不是简单的交代,而是为了突出梅的高洁。你看它生长的地方,绝对是与众不同的,“迥临村路”,也就是远离喧嚣的尘世,不与世俗同流;“傍溪桥”,不仅长在小溪的涯畔,还依傍在小桥的旁边,,远离“村路”,却又傍水临桥,谁说植物没有意识?这简直就是有意识的绝佳的环境选择。从这一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在真实的景物中,是有意融入了人的思想意念,仿佛寒梅是有意远离喧嚣的尘世,刻意到偏僻的溪畔桥边,独自悄悄地凌寒开放,突出了早梅的不畏严寒的不与世俗同流的高贵品格。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初见桥边梅花近水早发的惊喜之情。因为“不知”才“疑”,因为梅花洁白如玉才“疑是经冬”“ 未销”的“雪”,这样写来,就使人读起来觉得更为传神,更能将诗人那时的惊喜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似乎诗人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是梅花,而怀疑是不是未化尽的冬雪压在枝头。这不仅与首句的“白玉条”紧密呼应,同时也更好地显示出梅花的洁白和凛然不屈的形象和品格,从而含蓄婉转地把诗意落到实处,使诗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唤起了人们对早梅的倾慕之情。

  一首绝句,仅二十八个字,就能将梅花写得如此之美,除立意新颖之外,还在于诗人从现实生活的观察中,能捕捉住早梅的颜色(洁白)、地点(偏僻)、季节(早春)、气质(耐寒)、姿态(俏丽)等特征,加以艺术的提炼和概括,并借助像“白玉条”“冬雪压枝”等生动、形象的比喻,鲜明、传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气质,使人生发出美不胜叹的感觉。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这首诗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这首《早梅》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过冬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

注释

寒梅: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宋柳永《瑞鹧鸪》词:“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 迥(jiǒng):远。 村路:乡间小路。唐李群玉《寄友》诗:“野水晴山雪後时,独行村路更相思。” 傍:靠近。 不知:一作“应缘”。应缘,犹言大概是。 发(fā):开放。 经冬:经过冬天。一作“经春”。 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早梅》是唐代诗人张谓创作的一首七绝。和其它咏梅诗不同,这首诗着重写出了“早”字,“早”指梅花开放之早。全诗通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到作迟想,妙!妙! 北宋官方编撰《宣和书谱》:(昱)作字有楷法,其用笔类段季展,然筋骨太刚,殊乏婉媚,故雅德者避之。尝自书其自作《早梅》诗云:“应缘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岂有得于此者?宜其字特奇崛,盖是挟胜气以作之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谓介绍和张谓诗词大全

诗人:张谓

张谓(生卒年不详),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唐代。天宝二年登进士第,约十三、四载,入安西节度副大使封常清幕,参预谋划有功。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尚书郎,出使夏......
复制作者 张谓
猜您喜欢

悉昙颂 其二 俗流悉昙章八首

形式:

向浪晃。向浪晃。 第二俗流无意况。心中邪佞起欺诳。 三毒四倒争势旺。鲁流卢楼向浪晃。 西方净土不肯向。欲食魔军相闭障。 出离牢狱依无相。不生不灭速回向。 佯良浪黄赏。各各修无上。

复制 释寰中 《悉昙颂 其二 俗流悉昙章八首》

悉昙颂 其八 俗流悉昙章八首

形式:

何逻空。 何逻空。 第八俗流佛性同。 三乘演妙会真宗。 鲁流卢楼何逻空。 无为法性妙开通。 愚迷众生隔壁聋。 容龙洪舂。 普劝同燃智灯。

复制 释寰中 《悉昙颂 其八 俗流悉昙章八首》

悉昙颂 其五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八首

形式:

晓燎曜。 晓燎曜。 第五实相门中照。 一切名字妄呼召。 如已等息貌非貌。 非因非果无嗔笑。 性上看性妙中妙。 妙底里要。 鲁留卢楼晓燎曜。 诸佛弟子莫嗔笑。 忧悲嗔笑是障道。 于此道门无嗔笑。 澄心须看内外照。 眼中有翳须磨曜。 铜镜不磨不中照。 遥燎料。 作好。 娑诃耶。 莫恼。

复制 释寰中 《悉昙颂 其五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八首》

悉昙颂 其一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八首

形式:

颇逻堕。颇逻堕。 第一舍缘清净坐。万事不起真无我。 直进菩提离因果。心心寂灭无殃祸。 念念无念当印可。可底利摩。 鲁留卢楼颇罗堕。诸佛弟子莫懒惰。 自劝课。爱河苦海须渡过。 忆食不餐常被饿。木头不钻不出火。 那逻逻。端坐。 娑诃耶。莫卧。

复制 释寰中 《悉昙颂 其一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八首》

悉昙颂 其四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八首

形式:

拂栗质。 拂栗质。 第四八识合六七。 看心心本是禅室。 法身身法智非一。 五眼六通光慧日。 言下便悟实无密。 密底利密。 鲁留卢楼拂栗质。 诸佛弟子莫放逸。 无始已来居暗室。 生死流转不得出。 只为愚迷障慧日。 逸栗密。 栗密。 娑诃耶。 真实。

复制 释寰中 《悉昙颂 其四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八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