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京师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日落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门外子规的啼叫还未停止,山村在落日时分已经进入悠悠梦乡了。
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是亡国奴的我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

注释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 蜀 帝 杜宇 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 唐 杜甫 《子规》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故园:旧家园;故乡。 唐 骆宾王 《晚憩田家》诗:“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兵马:士兵和军马,借指战争,战事。 唐杜甫 《出郭》诗:“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首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同时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此诗先是描写了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让人真切的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故乡之思,然后又通过日落时分山村中那幽梦不断的场景的描写,暗示诗人被深重的痛苦所困扰。既然只是因为思念故土,而惆怅失意,当然要解除这一烦恼的最好方式是能回一次故乡。但摆在诗人面前的现实是: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是亡国奴的诗人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送友归京,触景生情,心生忧国之愁。

  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古诗中常出现“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两句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这两句的意思是:即使家乡已无兵马战乱,但归家之路仍愁绪万千。愁是因为战争。诗人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话,突出了诗人对战争留下的悲痛及现实的不满,表达了一种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是陈与义于南宋建立之前的作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陈与义介绍和陈与义诗词大全

诗人:陈与义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
复制作者 陈与义
猜您喜欢

乾采庄书事

水落初冬晚稻收,杖藜徐步望平畴。村童挂笠闲招鸭,牧竖讴歌散放牛。 乡约尽扳红日待,隐窝无奈白云留。寄书转托王承事,早晚诗传杜若洲。

复制 王佐(汝学) 《乾采庄书事》

黄龙观海

云门西北总茫然,大地无形只有天。回视江湖难说水,自从开辟不知年。 幽人乐在游鱼外,渔父机忘白鸟边。偏趁主翁观玩暇,沧洲凉雨日高眠。

复制 王佐(汝学) 《黄龙观海》

桐墩书事

桐墩墩上唤华英,舞袖当筵缓缓行。一个神仙张果老,两枝天女董双成。 娥眉不解怜秋态,鹤发还能按曲声。邀我暮年同结社,此心已许白鸥盟。

复制 王佐(汝学) 《桐墩书事》

后寄桐墩

桐墩遥望在天涯,西顾桐乡是我家。老去墩材堪绿绮,秋来乡景负黄花。 已悲燕雁炎凉改,渐觉莼鲈兴味赊。开到玉梅今岁晚,拟来桐下割烟霞。

复制 王佐(汝学) 《后寄桐墩》
类型:

次挽邢都宪韵

薤歌声冷已难堪,尚仰高名北斗南。柏府冰霜推劲节,林泉风月寝清谈。 太初玄酒世推一,清庙朱弦我叹三。见说楼台无地起,应知后死有人惭。

复制 王佐(汝学) 《次挽邢都宪韵》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