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得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注释
穿:挖穿、开凿。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于: 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启示

①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②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③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注释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穿,挖掘、开凿。《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溉(gài)汲(jí):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 求闻之若此:一作“求能之若此”。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察传》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即明察传闻之意。文中认为传闻中的事物往往有似是而非之处,应加以审察、深思和验证,否则将铸成大错,甚至导致国亡身死。文章多用寓言故事为论据,生动有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吕不韦介绍和吕不韦诗词大全

诗人:吕不韦

中国战国时代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著名商人,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后位及秦相,在秦为相十三年。广招门客以「兼儒墨,合名法」为思想中心,合力编撰《吕氏春秋》,有系统性的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后为先秦杂家代......
复制作者 吕不韦
猜您喜欢

三国门后主

形式:

万峰如剑载前来,危阁横空信险哉。 对此玄休长叹息,方知刘禅是庸才。

复制 周昙 《三国门后主》

三国门吴后主

形式:

吴宫季主恣骄奢,移尽江南百媚花。 一旦狂风江上起,花随风散落谁家。

复制 周昙 《三国门吴后主》

三国门王表

形式:

王表闻声莫见身,吴中敬事甚君亲。 是知邦国将亡灭,不听人臣听鬼神。

复制 周昙 《三国门王表》

三国门鲁肃

形式:

轻财重义见英奇,圣主贤臣是所依。 公瑾窘饥求子敬,一言才起数船归。

复制 周昙 《三国门鲁肃》

晋门晋武帝

形式:

汉贪金帛鬻公卿,财赡羸军冀国宁。 晋武鬻官私室富,是知犹不及桓灵。

复制 周昙 《晋门晋武帝》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