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注释

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 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 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郑虔《胡本草》:“芍药,一名没骨花。”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qú):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 国色:倾国之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李濬《松窗杂录》:“上颇好诗,因问脩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脩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上闻之,嗟赏移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认为此为作者用来喻指革新人士。 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花开时节动京城”句:说明唐代观赏牡丹风气极盛。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白居易《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首托物咏怀的七绝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以芍药“妖无格”的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全诗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巨大效应。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禹锡于贞元末尚未多见牡丹,而今大和中重入长安,牡丹又已不复为新奇之物矣。宜其不能已于咏叹也。 聂言之《中国名胜诗联精鉴》:这首诗未采用司空见惯的正面描绘的写法,而是通过其他花卉的陪衬烘托来突现牡丹的”国色“神韵。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禹锡介绍和刘禹锡诗词大全

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复制作者 刘禹锡
猜您喜欢

题刘志云手植松卷

形式:

刘翁前代之故家,种松不种桃李花。 苍髯独立风霜表,几度人间春日斜。 翁家有孙俱白皙,读书松根看松色。 准备长镵斸茯苓,同上青云生羽翼。

复制 张以宁 《题刘志云手植松卷》

八月至直沽

形式:

野泺天低水,人家时两三。 雁声连漠北,鱼味胜江南。 雪拥芦芽短,寒禁柳眼缄。 持竿吾欲往,拙宦白何堪。

复制 张以宁 《八月至直沽》

用烜韵呈王赵二明府

形式:

二妙惊联璧,双飞垂近天。 不悬高士榻,许上孝廉船。 谈剧常绝倒,情真任醉眠。 殷勤御河月,相送大江前。

复制 张以宁 《用烜韵呈王赵二明府》

钱舜举画二首 其二 丝瓜

形式:

黄花翠蔓子累累,写得西风雨一篱。 愁绝客怀浑怕见,老来万缕足秋思。

复制 张以宁 《钱舜举画二首 其二 丝瓜》

次翰林都事拜珠春日见寄韵

形式:

日高睡起小窗明,飞絮游丝弄昼晴。 忽忆金河年少梦,柳阴骑马听流莺。

复制 张以宁 《次翰林都事拜珠春日见寄韵》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