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鸶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鹭鸶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
突然,他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注释
鹭鸶:此指白鹭,羽毛为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青玉:蓝绿色的玉。
群捕:许多只鹭鸶在一起捕食。溪影:溪中的影子,形容溪水清澈。
碧山:指山色青绿。
落晚风:在晚风中飘落,随晚风飞舞。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从诗的内容看,诗人被晚风中的白鹭迷住了,从而触景生情,创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开首两句,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赞语,而是通俗朴白的写实,然而就是这样一落笔,一群“雪衣公子”洁白美丽的形象,夕阳西下,蔽于溪影之中待机捕食鱼、虾的习性和机智,却全被描绘出来了,同时,诗人的迷恋之情也寓于其中了。白鹭那洁白的羽毛很美,故有“雪衣”、“雪衣公子”的美称。诗人正是被白鹭的这一特色所吸引,所以从这里切人表现白鹭的精神,表达自己的迷恋之情。而两个“雪”字的连用突出的是白鹭的“形”,其“神”尚未现,诗人巧妙地把它放在惊飞远去的情景中精心描绘,以

  “碧山”相托,以“梨花”比喻,笔触空灵,而白鹭的精神也就显露出来了。第三、四句:“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一个“惊”字,便把眼前之景推向了远处,顺势以“碧山”映衬出飘然远去的白鹭,而这群飘飞的白鹭又装点了青绿色的远山。山青鹭白,晚霞渐逝,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真是情景交融、自然浑成。可是,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接着展开想像的翅膀,好像暗暗地问了自己一句:“远映碧山”的点点白鹭究竟像什么呢?哦,像雪白的梨花在静谧而轻轻的晚风中飘然落下的美妙景象!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鹭鸶溪中捕鱼,朴白平实,似无余味,其实为后边的惊飞远去营造了气势。“一树”承“群捕”,“梨花”应“雪”字,读来晓畅自然,无一点造作之感。这首诗在许多咏鹭诗中别具一格,而且它的最后两句也可以说是咏鹭诗中的名句。后人的一些咏鹭名句,如元代顾瑛的“白鸟群飞烟树末,青山都在雪花中”(《泊垂虹桥口占》)、清代郑板桥的“忽漫鹭鸶惊起去,一痕青雪上西山”(《潍县竹枝词四十首》)等,很可能就是受了杜牧的影响创作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杜牧介绍和杜牧诗词大全

诗人: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
复制作者 杜牧
猜您喜欢

老兵行

形式:

公徒三万来骎骎,壮夫力士纷如云。国中七尺野六尺,安有羸老堪从军。 老兵老兵尔何苦,曷田尔田宅尔土。岂无若子若弟堪荷戈,白头犹复称官府。 老兵闻言笑不止,不失声哭反狂喜。自言弱冠充余丁,得补名粮周一纪。 转战从征三十年,半生眠食枪烟里。迢迢卫藏指西招,雪山埋人锄不起。 大雕侧翅来啄眼,飞马奔回二万里。将军厚我老犹健,能挽强弓能啖饭。 解衣遍视无寸瘢,矢石不侵真铁汉。前年平廊番,三载征苗疆。 冬冬战鼓响三峡,半夜下令催军粮。帅旗匆匆渡江水,行营直到家门旁。 家门咫尺归不得,纵使归来人不识。昔年火伴尽高官,化作烟云才瞬息。 不如老兵长不死,百战身经等闲耳。醉卧沙场亦足豪,闲将一剑磨秋水。

复制 吴升 《老兵行》
类型:

游本愿寺 其二

形式:

大木作高栋,一国不能两。 若无百围柱,颓坏欲谁仰。

复制 吴汝纶 《游本愿寺 其二》

北征别张廉卿即送其东游 其一

形式:

昔人各有千秋抱,百不施为乃著文。 牝掷黄金真误我,缟穿强箭独怜君。 堂前莫漫嘲轮扁,后世安能无子云。 元凯盈朝身暇豫,且须呼酒叩皇坟。

复制 吴汝纶 《北征别张廉卿即送其东游 其一》

次韵和许涑文观察拟诸将 其二

形式:

绝域归来更大何,办装未办口悬河。 乘槎路远天忧大,缚马书来国论多。 一借荆州还岂易,尽抛瓯脱议尤讹。 云蒸龙变归神略,回首沧溟久不波。

复制 吴汝纶 《次韵和许涑文观察拟诸将 其二》

过朝鲜王京

形式:

攘臂言兵议已疏,锐身字小却良图。 分民本计适已事,窃帝一时聊自娱。 千载箕封遗俗在,九州禹迹远邻无。 鲰生目睫疑空论,鲂鱮枯鱼势故殊。

复制 吴汝纶 《过朝鲜王京》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