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 广昌路上

现代 : 毛泽东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译文及注释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广昌:江西南丰县南,抚水上游西北岸。 漫天:满天。 情更迫:发表时原作“无翠柏”,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改为“情更迫”。大关:指险要关隘。 赣(gàn)江:江名,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南部的大庾岭。 吉安:现为市,在江西中部,赣江西岸。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起句“漫天皆白”全景展现了恶劣的行军气候。“漫”、“皆”二字,充分写出了降雪之大。“雪里行军情更迫”用自然困难与心情的对比,拉大反差,突出了“情更迫”,写出了行军人内心的焦急,使人感到了行军步伐的不断加快,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在大雪之外还有困难,“高山”、“风”、“大关”都挡在面前。然而“红旗”意象的出现,展现了红军队伍翻山越岭的动人画面,表现出红军战士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下阕回答行军的任务。“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站在雩山向吉安望去,只能看到赣江那边风雪迷漫,可见雪还在下,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写得既真实又形象。“命令昨颁”露出底牌,令人眼前一亮:“十万工农下吉安”。原来是十万之众的各路大军要一起会攻吉安。这时,作者不仅回答了行军的目标任务,而且回答了“情更迫”的原因,因为是十万人争相进军,所以要想不落人后就要快走快走再快走。这里一个“下”字,加强了工农武装力量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毛泽东
猜您喜欢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一作裴次元诗)

形式:

冕旒亲负扆,卉服尽朝天。旸谷移初日,金炉出御烟。 芬馨流远近,散漫入貂蝉。霜仗凝逾白,朱栏映转鲜。 如看浮阙在,稍觉逐风迁。为沐皇家庆,来瞻羽卫前。

复制 郭遵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一作裴次元诗)》

赋得春风扇微和

形式:

微风飘淑气,散漫及兹晨。习习何处至,熙熙与春亲。 暧空看早辨,映日度逾频。高拂非烟杂,低垂众卉新。 霁天轻有霭,绮陌尽无尘。还似登台意,元和欲煦人。

复制 郭遵 《赋得春风扇微和》

赋得风动万年枝

形式:

珍木罗前殿,乘春任好风。振柯方袅袅,舒叶乍濛濛。 影动丹墀上,声传紫禁中。离披偏向日,凌乱半分空。 轻拂祥烟散,低摇翠色同。长令占天眷,四气借全功。

复制 樊阳源 《赋得风动万年枝》
类型:

赋得风动万年枝

形式:

琼树偏春早,光飞处处宜。晓浮三殿日,暗度万年枝。 婀娜摇仙禁,缤翻映玉池。含芳烟乍合,拂砌影初移。 为近韶阳煦,皆先众卉垂。成阴知可待,不与众芳随。

复制 许稷 《赋得风动万年枝》

闰月定四时

形式:

玉律穷三纪,推为积闰期。月馀因妙算,岁遍自成时。 乍觉年华改,翻怜物候迟。六旬知不惑,四气本无欺。 月桂亏还正,阶蓂落复滋。从斯分历象,共仰定毫厘。

复制 许稷 《闰月定四时》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