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即,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
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旅释
云间:上海松江区古称云间,是作者家乡。1647年(永历元年/顺治四年),他在这里被逮捕。
三年:作者自1645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1647年(顺治四年),共三年。
羁旅:寄居他乡,生活飘泊不定。
羁:音(jī),停留。
南冠(guān),被囚禁的人。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戴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i,拴、捆)者,谁也?”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泉路:黄泉路,死路。泉,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毅魄,坚强不屈的魂魄,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灵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诗是作者诀别故乡之作。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既表达了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格调慷慨豪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山河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这首诗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顺治三年,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别云间》就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韵译】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散译】 三年来我奔走四海,今天却又成为了俘虏。我为了这河山流了多少泪,谁又说天地宽广四海为家? 我已经知道自己的长辞之日不远了,想要与故乡诀别却又难舍。 待到我英魂归来的那一天,拭目以待抗清的义旗在空中飘扬。

注释

云间:上海松江区古称云间,是作者家乡。南明永历元年(公元一六四七年),他在这里被逮捕。 三年:作者自南明弘光元年(公元一六四五年)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南明永历元年(公元一六四七年),共三年。 羁(jī)旅:寄居他乡,生活飘泊不定。羁,停留。 南冠(guān):被囚禁的人。语出《左传》。楚人锺仪被俘,晋侯见他戴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í)者,谁也?」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泉路:黄泉路,死路。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毅魄,坚强不屈的魂魄,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灵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别云间》是明代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夏完淳的作品,该诗是诗人在故乡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被清兵逮捕时,写就的一首绝命诗,诗人最终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夏完淳介绍和夏完淳诗词大全

诗人: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
复制作者 夏完淳
猜您喜欢

雪谷晓装图

形式:

溪流咽咽山昏昏,前山后山同一云。 天公谈笑玉雪喷,散为花蕊白纷纷。 诗翁瘦马之何许,忍冻吟诗太清古。 老奴寒缩私自语,作奴莫比诗奴苦。 木僵石老鸟不飞,山路益深诗益奇。 老奴忍笑怜翁痴,不知嗜好乃尔为。 杨侯胸中富丘壑,醉里笔端驱雪落。 因何不把此诗翁,画向草堂深处着。

复制 庞铸 《雪谷晓装图》

木樨

形式:

菊小未堪摘,荒池悴芙蕖。 穷秋不慰眼,幽独将焉如。 殷勤蕊宫子,种桂庭之除。 乘闲弄馀花,散落荒山隅。 从兹云月裔,漂泊生江湖。 娟娟耐冻枝,便与群芳殊。 琉璃剪芳葆,蛾黄拂仙裾。 唾袖花点碧,漱金粟生肤。 好风一披拂,九里香萦纡。 兰蕙不敢友,荃荪正僮奴。 妄意此尤物,化工异吹嘘。 不然九天香,安得独付渠。 托物寄深缊,古今一三闾。 收揽名草木,自比君子徒。 惟兹不挂口,无乃圣不居。 抑夫古简编,断缺秦火馀。 君看齐鲁臣,史笔逸其书。 惜哉不可晓,临风为嗟吁。 尤怜元祐前,不及附欧苏。 末路益可惜,例进宣和初。 仙根岂易致,百死不一苏。 昔游汴离宫,识此倾城姝。 摩挲三品石,尚想狎客娱。 却后十五年,微霜半粘须。 一枝再经眼,相对怜羁孤。 不知苦何事,玉骨乃尔癯。 故人怜我老,尺书远招呼。 要趁秋香浓,共此碧玉壶。 遥知婵娟客,与我笑一俱。

复制 郦权 《木樨》

寄唐州幕官刘无党

形式:

白发青衫宦苦卑,边荒谁识凤麟姿。 河西落魄高书记,剑外清贫杜拾遗。 紫玉山高传楚梦,蠙珠渊静照黄陂。 禁中颇牧他年事,先遣江淮草木知。

复制 郦权 《寄唐州幕官刘无党》

夷门遣怀

形式:

梁园花木艳精神,尽属东风点缀人。 雪压老梅香不起,问君消得几多春。

复制 郦权 《夷门遣怀》

皇帝升坛登歌大吕宫昌宁之曲

金朝 : 无名氏
形式:

相在国南,崇崇其址。 烝哉皇王,维时莅止。 至諴通神,克禋克祀。 于万斯年,昊天其子。

复制 无名氏 《皇帝升坛登歌大吕宫昌宁之曲》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