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透过清秋的薄雾,传来了采菱姑娘的笑语。
湖面风平浪静,像白色的素绢平铺。
到手的美好风光可别虚负,我在湖上久久留恋,不肯离去。
相交而过的画船上,佳人对我嫣然一笑,是那样的娇妩。
江山确实美如画图,可惜毕竟不是我的家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土?

注释
练:白色的绢绸。
入手:到来。
留连:留恋而徘徊不去。
信美:确实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乐府诗中有《江南弄》、《采莲曲》等,表现江南水乡的特有风情。早期的散曲文人多以《小桃红》的曲牌,将乐府的这种风调移植入曲中,曲牌也因而有《平湖乐》的别名。

  秋天是菱角莲蓬的收获季节,水乡姑娘们荡着莲舟,来到湖塘之上,一边劳作,一边笑语喧哗。这种景象本身就充溢着生活之美。妙在作品将它放在“秋烟”也即清秋的晨雾中表现,作为隐隐约约的远景,这种朦胧美令人心旌动荡。诗人自己也荡舟于湖上,风平波静,水面如摇曳的一块白绢。“波静如横练”,既有“平”的形感,又有“白”的色感,更有“软”的质感,这是作者置身的近景。“隔秋烟”的朦胧与“横练”的明晰形成一重对照,“人语”与“波静”又形成一重对照,从而使短短的两句景语中,蕴涵了丰富的诗情画意。

  “入手风光莫流转”,语本杜甫《曲江》的诗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流转”即迁延变化之意。这是诗人面对湖上美景的感想,何况此时他的小船已经穿过了“秋烟”,同采菱的姑娘们打了照面。后者对他投以嫣然一笑,更足令诗人销魂。“共留连”是巧妙的斡旋,它既是对“入手风光”感想的延续,又是作者相逢画船的实情写照。江南水乡风物明媚,人情旖旎,诗人陶醉其间是可以想象的。

  岂料结尾笔锋陡然一转,悲从中生。诗人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名句,引出了自己油然而生的慨叹:“问何日是归年”。“何日是归年”是杜甫《绝句二首》中的成句,可见这种乡愁在诗人心底中蓄藏已非一日。从客方的美景中意识到“终非吾土”,从极度的快意中涌现出归期杳渺的惆怅,就特别令人悲怆。这种大起大落的手笔,具有动魄惊心的效果。

  《平湖乐》(即《小桃红》)格多律句,故清人朱彝尊《词综》即将此曲收入为词。由宋词一路衍化而来的那部分曲,确曾存在亦词亦曲、“词以文(而)言,曲以声(而)言”(刘熙载《艺概》)的一体二名的情形。但混淆的产生,主要还是缘于早期文人以词笔为散曲的创作倾向。该篇末句“问”为衬字,可知作者是将它认同为曲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恽介绍和王恽诗词大全

诗人: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
复制作者 王恽
猜您喜欢

寄从义法曹教授

形式:

军学先生骨气清,每嫌杯酒乱襟灵。 讥排只是攻三雅,熟烂除非是六经。 榴榼日虚尘拂拂,兔毫宵运烛荧荧。 俸钱添得真何用,好赠荥阳买绿醽。

复制 吕南公 《寄从义法曹教授》
类型:

九月七日偶书

形式:

愁里光阴不觉忙,忽闻时节近重阳。 绝无闲药拟衰疾,才检旧衣防早霜。 未必此生专冷落,漫因往事巧思量。 呼僮闲赏篱边菊,并括忧端付一觞。

复制 吕南公 《九月七日偶书》

伏睹教场后庭新移梅树辄赋小诗呈献内翰太中

形式:

中庭移植气萧萧,无数芳华压翠条。 田地纵然非旧壤,冰霜犹可见孤标。 人间岁月何曾老,物外馨香猝未销。 故有明年佳实在,铏羹滋味看和调。

复制 吕南公 《伏睹教场后庭新移梅树辄赋小诗呈献内翰太中》
类型:

献陈和叔内翰

形式:

留滞周南事可嗟,东风三度见梅花。 岩廊未引经纶手,山国频听早晚衙。 酒为忧民倾日月,诗从思退写烟霞。 宾筹更有林中士,谁及船斋太守家。

复制 吕南公 《献陈和叔内翰》

五贤堂

形式:

汉唐相望向千年,此地追崇祇五贤。 器业不同流俗浅,声容终得后人传。 壁间碑版敲新墨,砌下莓苔长野钱。 何似淫祠专祸福,歌吹士女日喧阗。

复制 吕南公 《五贤堂》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