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在危险的地方出兵。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轻举妄动,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军队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注释

心术:心计、计谋。这里是将略的意思。术,方法。 治心:指锻炼培养军事上的胆略、意志和吃苦的精神等。治,研究。这里指锻炼。 麋:麋鹿,鹿类的一种。 兴:起,这里是突然出现的意思。 于左:从旁边。左,周围,附近。 瞬:眨眼。 然后:这样才。 制利害:控制利害得失。制,控,掌握。 待敌:对付敌人。待,对付,对待。 兵:军事,战争。 上义:崇尚正义。上,通“尚”,崇尚。 利害:原选本作“利害”,“四部丛刊”本《嘉佑集》无“利"字。 他日:别的日子,将来。 措:安放。 怒士:激励士兵。怒,用如动词,激励。 百战:多次作战。 养其财:积聚军用的物资。养,积蓄。财,物资。 谨烽燧:慎重地搞好警报工作。烽燧,烽火和烽烟,古代边防报普的两种信号,白天报带的烟叫“燧”,夜里报普的火叫“烽”,引申为边警。 严斥堠:严格地作好放哨、瞭望工作。斥堠,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侦察,候望。堠,也写作“候”。 犒:犒赏,旧指用酒食或财物慰劳将士。 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 挫:挫折,这里指打了败仗。 厉:通“励”,勉励,激励。 “用人”一句:用人时不要一下子满足他们所有的欲望。所欲为,要求的,追求的,即欲望,愿望。 贪:贪图实现尚未达到的欲望。 并天下:兼并天下。并,兼并,合并。 厌兵:厌恶打仗。 黄帝:传说中中国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相传曾在战争中多次取胜,打败了炎帝、蚩尤,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 殆:通“怠”,懈怠。 智而严:机智而且威严。智,有智慧。严,有威严。 欲:应该。 委己:委屈自己。委,委屈。 惟:同“唯”。正因为,只因为。 动:进攻,出击。 主:主帅,首脑。 将:将官。 动于险:在险地进攻。险,用如名词险地。 邓艾缒兵于蜀中:邓艾,三国时魏国的将领,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他率兵从一条艰险的山路进攻蜀汉,山高谷深,士兵都用绳子系着放下山去,邓艾自己也用毡布裹着身体,滑下山去。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刘禅:三国时蜀后主,小名阿斗,刘备之子,公元223年至263年在位。 坐缚:意思是极容易俘获。 彼:指邓艾。 固:本来。 侮:轻视、轻侮。 尝敌:试探敌人的情况。尝,尝试,试探。 以敌自尝:利用敌人的军事行动,来发现自己军队的问题。 去就:擞退或进攻。去,离开,撤退。就,接近。这里是进攻、出击的意思。 理:特殊规律。这里指战争的特殊规律,以及指导战争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举兵:动员士兵。举,发动,动员。 屈:弯曲,曲折。这里是走弯路的意思。 沮:沮丧。 节:节制。 不足以辱吾技:不值得白费了我的本领。辱,屈辱、埋没。技,技能,本领。 有:一作“可”。 支:经得起,对付得了。 一静:一次镇静。 长短:长处和短处。 校:较量。 置:放到一边,放弃不用。 强:使用强力,强迫。 角:角斗,竞争 抗:高,引申为突出地。 暴:显露。 却:退。 阴:暗中,暗地里。 狎而堕其中:落进我们设置的圈套中。狎,轻忽。堕,落,掉下来。 恃:依靠。 尺棰:一尺来长的短木棍。 操击:即“操之以击”。拿起来击打。 蜥蜴:一种爬行动物,形似壁虎,俗称“四脚蛇”。 将:带兵。 袒:脱去上衣的一只袖子,耳出手臂。 裼:脱去上衣璐出内衣或身体。 案:通“按”。 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相传能力举千钧。 冠胄衣甲:戴着头盔,穿着铠甲。胄,盔。冠、衣,都用作动词。 据兵:靠着兵器。 以形固:指利用各种有利形势来巩固自己。以,凭借,利用。形,各种有利的形式和条件。固,巩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私战例,《权书》十篇就是苏洵这时期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间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此文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为核心,所以标题为“心术”。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全篇段落分明,井井有条。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杨慎《三苏文范》卷二引罗大经:“按郭仲晦云,用兵以持重为贵。盖知彼知己,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此百战百胜之术也。昔韩(琦)、范(仲淹)二公在五路,韩公力于战,范公则不然,曰吾唯知练兵、选将、积谷、丰对而已。正与老泉之论合。” 杨慎《三苏文范》卷二引宋景濂:“老于孙武子,一句一理,如串八宝珍瑰,间错而不断,文字极难学,帷苏老泉数篇近之,《心术》篇之类是也。” 杨慎《三苏文范》卷二引杨升庵:“篇中凡八段,各不相属,然先后不紊。由治心而养士,由养士而审势,由审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段落鲜明,井井有序。丈之善变化者。”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此文中多名言,但一段段自为支节。盖按古兵法与传记而杂出之者,非通篇起伏开阖之文也。” 过珙《古文评注》卷七:“此文绝似《孙子·谋攻》篇,而文采过之。自谓孙吴之简切,无不如意。诚非诱辞也。通篇逐段自为起讫,而层次自有浅深。盖由治心而养士,由养士而审势,由审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逐段相生而下,不复不蔓也。至于名言硕论,络绎奔赴,熟之更足增长人智识。” 蔡铸《古文评注补正全集》卷九:“此篇殆集中(指《嘉枯集》)之翘楚也。公不特工于丈,且精于兵学,于此可见。”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此篇逐节自为段落,非一片起伏首尾议论也。然先后不紊,由治心而养士,由养士而审势,由审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段落鲜明,井井有序,文之善变化一也。” 林纾评《嘉佑集》:“‘惟义可以怒士,是鼓众以勇也;养技而自爱,是大将养勇之道。’此二语,虽孙吴不能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洵介绍和苏洵诗词大全

诗人:苏洵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
复制作者 苏洵
猜您喜欢

被花恼

形式:

春慵燕懒户庭闲,把卷自娱昏晓。 湖海归来壮怀少。 钻书蠹癖,抱香蝶梦,一枕蘧蘧觉。 摩老眼,读从头,余明犹恋桑榆照。 帘外古寒多,谁管飞红落萦草。 纱窗绿涩,铁砚丹枯,问字人稀到。 算年来、百感涌如潮。 怕书客、庞眉被霜恼。 井叶落,似报镫前人又老。

复制 杨玉衔 《被花恼》

踏莎行 题谢榆孙溪山读书图

形式:

大好溪山,纷来窗户。 书声时逐溪声去。 江南黄叶是何村,行云偏识壶公处。 游屐耕烟,吟灯晕雨。 渔歌层入蘋洲谱。 麻衣草履建阳装,翠微指点吾归路。

复制 杨玉衔 《踏莎行 题谢榆孙溪山读书图》

向湖边 题林畏庐先生西汉图卷,卷藏秋雪庵

形式:

翠拥千屏,红拖双桨,依约晚荷深处。 寄迹西湖,惯扁舟容与。 甚年年、听磬虚坛,观潮荒岸,未逐流花寻渡。 指顾云峦,忽峥嵘绢素。 十里芦霜,白覆词仙宇。 知柳眼看尽,几风流张绪。 语燕歌莺,谱当年金缕。 况逋仙、仙去从朝暮。 丹青笔,留镇寺门清客暑。 唤起吟魂,听斋厨钟鼓。

复制 杨玉衔 《向湖边 题林畏庐先生西汉图卷,卷藏秋雪庵》
类型:

锦帐春 吴淞和约成后作,用稼轩体

形式:

动地惊雷,欺花骤雨。 正春困、鹧鸪庭户。 霎时晴,残醉醒,又燕莺歌舞。 有谁知苦。 送客尊罍,割鲜刀俎。 敲梦断、邻家砧杵。 楚江皋,神女佩,抵阳关旧谱。 有人堪语。

复制 杨玉衔 《锦帐春 吴淞和约成后作,用稼轩体》

安公子 为吴湖帆题文待诏长门望幸图

形式:

幸草青如许。 长门春去谁为主。 兽啮金环推月出,冷闭梨花雨。 望昭阳、笙歌镫火宵连曙。 山海誓、输与长生语。 惜阿娇金屋,终隔回心院宇。 十载承恩处。 垂杨惯惹羊车驻。 胏附荆枝摧折甚,算倚帘人妒。 曾几日、铜铺玉戺空朝暮。 故剑求、传说终无据。 叹城南桐柏,何异郎官坏土。

复制 杨玉衔 《安公子 为吴湖帆题文待诏长门望幸图》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