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

注释
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
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感受紧迫的态势。

  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诗人用平直叙起的笔法写出了征战环境之“苦”。“百战”,意谓战事频繁。“碎铁衣”,形容气候恶劣,斗争严酷。其中,“碎”字下得绝妙,颇值玩味。将士的铠甲都已冻碎难着,令人宛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军将士因长期作战,来不及休整,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二

  这是一首用乐府古题写的边塞诗,其内容已基本失去专写“府旅苦辛”的古义,也无法合乐歌唱,因而,有别于汉魏乐府曲辞中的(从府行》。唐人以“从府行”为诗题,一般来说,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边塞”一类而已。盛唐边塞诗,从总体上看,大多气势磅礴,极富悲壮崇高之美。李白的这首诗就写得辞健气壮,慷慨激昂,有撼人心族的艺术魅力。 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诗人用平直叙起的笔法写出了征战环境之“苦”。“百战”,意谓战事频繁。“碎铁衣”,形容气候恶劣,斗争严酷。其中,“碎”字下得绝妙,颇值玩味。将士的恺甲都已冻碎难着,令人宛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府将士因长期作战,来不及休整,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白介绍和李白诗词大全

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
复制作者 李白
猜您喜欢

赠范炼师

形式:

琳宫潇洒胜蓬瀛,此日重来感物情。 石径雨馀苍藓合,洞门春尽白云生。 坐临浅水鸥相狎,行傍空岩鹤自迎。 却羡步虚坛上月,夜深犹弄紫箫声。

复制 陆阜 《赠范炼师》

感兴呈景阳兄

形式:

林薮原吾志,年来远市朝。 青山归计稳,白发壮心凋。 梦逐翻风蝶,名疑覆鹿蕉。 小窗休沐暇,闲步诵逍遥。

复制 陆长庚 《感兴呈景阳兄》

送朱生之秣陵

形式:

华馆张灯酒共斟,清霜朔雪昼阴阴。 上方请剑高名著,广柳容人侠气深。 醉后难忘公瑾曲,愁来独抱蔡邕琴。 秦淮渡口花争发,莫负当年《桃叶》吟。

复制 陆圻 《送朱生之秣陵》

风雨过乌戍

形式:

昨宵泊莺脰,今此近南浔。 四野寒烟重,三江新涨深。 景阳曾苦雨,子建亦愁霖。 何况停桡客,乡思泪不禁。

复制 陆圻 《风雨过乌戍》

与歌者陈郎

形式:

落日横江老白蘋,同乡停问一相亲。 未嫌李尉翻新曲,偏喜何戡是旧人。 玉管漫吹秋月白,红牙曾按绮筵新。 坐中恐有伤心客,莫唱伊凉《水调》频。

复制 陆圻 《与歌者陈郎》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