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泽口循江堤陆行二十余里至田关复登舟即事

潜江三日住,舍舟忽遵陆。
劳人故草草,安便岂吾欲。
破晓雨初霁,草树霭如沐。
日出烟未散,闻鸡辨茅屋。
肩舆苦欹侧,舆卒杂樵牧。
所欣风土佳,笑语共僮仆。
宛然故乡景,娱此异乡目。

诗人:赵文哲

清江苏上海人,字升之、损之,号璞庵、璞函。乾隆二十七年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官至户部主事。缅甸之役,从阿桂军。还至四川,入温福幕,预大金川之役。三十八年,木果木之战,大营覆没,......
复制作者 赵文哲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草部 · 前胡

形式:

释名 《唐韵》作湔胡。 气味 苦、微寒、无毒。李时珍认为:前胡味甘辛,气微平。 主治 肺热、痰热、风头痛、反胃呕逆、小儿疳气等症。 李明珍指出:前胡,“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前胡》

本草纲目 · 草部 · 土当归

形式: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防风和血。用土当归煎酒服。 闪扭手足。用上当归同荆荠、葱白煎汤浸洗患处。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土当归》

本草纲目 · 草部 · 石蒜

形式:

释名 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气味 (根)辛、甘、温、有小毒。 主治 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汗出为好。 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病儿复苏。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石蒜》

本草纲目 · 草部 · 升麻

形式:

释名 亦名周麻。 气味 甘、苦、平、微寒、无毒。 主治 豌豆斑疮(状如豌豆,有白浆,由头面传及躯体,不急救有生命危险)。用蜜煎升麻,随时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药汁洗疮。 突发肿毒。用升麻磨醋,随时涂搽。 喉痹。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两煎水服,引吐为效。 胃热牙痛。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黄亦可。 口舌生疮。用升麻一两、黄连三分,共研为末。棉裹药末含咽。 痱子热痒。用升麻煎汤服并洗痱子。 产后恶血不尽。用升麻三两,加清酒五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下。 解莨菪、野葛等毒。用升麻煮汁,多服。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升麻》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豆蔻

形式:

释名 多骨。 气味 (仁)辛、大温、无毒。 主治 胃冷恶心(进食即想吐)。用白豆蔻仁三枚捣细,温酒送服。数服以后,即见效。 突然恶心。取白豆蔻仁细嚼止吐。 小儿吐乳。用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共研为末,常抹入小儿口中。 反胃。用白豆蔻、缩砂仁各二两,丁香一两,陈为一升(黄土炒焦,去土),共研为末,加姜汁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姜汤送下。此方名“太仓丸”。 附方 白豆蔻是治吐名药,也治噎膈,除疟疾寒热。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豆蔻》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