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 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那,怎么。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艨艟:也作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朱熹介绍和朱熹诗词大全

诗人: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
复制作者 朱熹
猜您喜欢

登应天塔

形式:

云级涌青冥,金鳌载宝轮。 地高心自逸,天近足无尘。 图画千峰晚,楼台万井春。 三生许元度,曾此证前身。

复制 刘学箕 《登应天塔》
类型:

赋祝次仲八景·洞庭秋月

形式:

木落露君山,空明夜气浮。 冰轮揩鉴净,皓彩洋波流。 空外数声笛,孤吟人倚楼。

复制 刘学箕 《赋祝次仲八景·洞庭秋月》

贺新郎(再韵赋雪)

形式:

晓听儿曹说。道前村、疏梅莫与,蔽萧缠葛。急与呼童诛翦尽,趁此江天暮雪。唤小艇、渔翁鹤发,凛冽寒风吹酒面,与何人、共泛山阴月。归浩叹,御琴瑟。 世寰恍惚山川别。望琼楼、玉宇相映,烂银环合。冰柱雪车新句就,不疗饥肠病骨。奈野鸟、千山飞绝。我笑书生贫亦甚,诵布衾、岁久寒如铁。儿恶卧,踏里裂。

复制 刘学箕 《贺新郎(再韵赋雪)》

满江红(避暑)

形式:

午转槐阴,正炎暑、侵肌似醉。问何处、披襟散发,解衣扬袂。傍沼茅亭杨柳绿,倚崖草阁梧桐翠。唤玉人、纤手掬清泉,生凉意。 开枕簟,浮瓜芰。琼液浅,歌喉细。对文禽雪鹭,助成幽致。十顷碧莲潇洒国,万竿修竹清凉世。算此时、情绪有谁同,吾侬自。

复制 刘学箕 《满江红(避暑)》

菩萨蛮

形式:

暮涛掀浪溪流急。单衣未试春寒力。是处绿阴浓。春深杨柳风。 人依溪岸住。酒美忘归去。巢燕堕芹泥。幽禽花外啼。

复制 刘学箕 《菩萨蛮》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