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正值清和气爽的初夏。
老天爷怜惜那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
久雨晚晴,楼阁之上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夕阳的余晖低透小窗,闪现一线光明。
南方鸟儿的窝巢已被晒干,傍晚归巢时飞翔的体态格外轻盈。

注释
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并:更。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迥:高远。
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越鸟:南方的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细腻的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的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有所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功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首联是说,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是说从时间、地点两方面把诗题具体化了。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颔联是说,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初夏多雨,岭南更是这样(此时诗人在在桂林郑亚幕府供职)。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这种景象和感受,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的景象,也不作琐细的刻画,而是偏偏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然生出“天意怜幽草”的奇想。这就使这普通的小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的从幽草身上发现了自己。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的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晩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美丽,然而短暂,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颈联是说,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这样虚实疏密相间,诗便显得张弛有致,不平板,不单调。雨后晚晴,云收雾散,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所以说“并添高阁迥”(这高阁即诗人居住的楼阁)。这一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一线光明。因为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柔和,故说“微注”。尽管如此,这一脉余晖还是给人带来了喜悦和安慰。这一联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尾联是说,越鸟的窝巢已经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末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这是登高远眺所见。宿鸟归飞,通常是触动旅人羁愁的,这里却成为喜晴情绪的烘托。这里写越鸟归巢,带有自况的意味。如果说“幽草”是诗人低微艰难身世的象征,那么,“越鸟”似乎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

  这里要交代一下作者入桂幕前后的一些情况。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入赘泾源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和排挤。宣宗继位,牛党把持朝政,形势对他更加不利。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一些人情的温暖;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时免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正因为这样,诗中才有幽草幸遇晚晴、越鸟喜归干巢之感。

  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所以显得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李商隐自公元838年(开成三年)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免时时遭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这首诗即是在此背景下写成。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馀晖透过窗棂。 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注释

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并:更。 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 迥:高远。 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越鸟:南方的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首诗描绘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欣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乐观的襟怀。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诗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而触发联想,情与境谐,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故显得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逸老堂诗话》:唐李义山诗,有「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之句。世俗久雨,见晚晴辄喜,自古皆然。 《唐诗归》:锺云:妙在大样(「人间」句下)。谭云:此句说晚晴,其妙难知(「并添」句下)。 《围炉诗话》:次联澹妙。 《唐诗快》:不必然,不必不然,说来却便似确然不易,故妙(「天意」二句下)。 《唐律消夏录》:二四妙在将「天意」突说一句,然后对出晚晴。「并添」、「微注」,「晴」字说得深细。结句有意无意,亦是少陵遗法。 《载酒园诗话》:义山之诗,妙于纤细,如《全溪作》:「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龟来。」《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李义山诗集辑评》:朱彝尊云:「越鸟巢干后」,写其得意。何焯云:但露微明,已觉心开目舒,五六是倒装语,酷写望晴之极也。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程梦星云:此为历所从事者多见憎忌于时,而己亦为所累,久而自明,适有天幸,故于「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一联微露其旨。结言越鸟归巢。疑在桂管将入京师时作也。 《李义山诗集笺注》:姚培谦曰:晚晴,比常时晴色更佳。天上人间,若另换一番光景者,在清和时节尤妙。小窗高阁、异样焕发,而归燕亦觉体轻。言外有身世之感。 《网师园唐诗笺》:玉溪咏物,妙能体贴,时有佳句,在可解不可解之间。风人比兴之意,纯自意匠经营中得来(「天意」二句下)。 《玉溪生诗说》:轻秀,是钱、郎一格。五六再振起,则大历以上矣。末句结「晚晴」,可谓细意熨贴,即无寓意亦自佳也。 《唐诗笺要》:「并添高阁迥」,妙空迹象,下句便落筌蹄。第三句亦胜对句。 《龙性堂诗话初集》:(义山)咏物入微,写照妙语,则如咏云云「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咏雨云「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咏晴云「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是皆得象外之趣,尤不可及。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大家数语,结近滞(「人间」句下)。 《律髓辑要》:前半深厚,后半细致,老杜有此格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商隐介绍和李商隐诗词大全

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复制作者 李商隐
猜您喜欢

忘归洞

宋代 : 赵抃
形式:

洞天日月最迟迟,来见仙真即忘归。看取桃源刘阮去,旧乡虽是故人非。

复制 赵抃 《忘归洞》
类型:

有怀前人

宋代 : 赵抃
形式:

稽岭楼台真旷绝,武林风物竞豪华。两川对望音题数,一水中分会晤差。 东海渺茫排岛屿,西陵依约露人家。元和赓唱今犹古,此乐情怀岂有涯。

复制 赵抃 《有怀前人》

寄酬前人上巳日鉴湖即事三首 其三

宋代 : 赵抃
形式:

蓬莱高与卧龙俱,位望兼隆似合符。弦管夜声传井邑,楼台春影蘸江湖。 休功即报期年政,直节曾行万里胡。真是玉皇得案吏,坐看归去赞萝图。

复制 赵抃 《寄酬前人上巳日鉴湖即事三首 其三》
类型:

题曹娥庙

宋代 : 赵抃
形式:

天生纯孝本良知,不愧周人七子诗, 绝妙好辞为写照,丰碑千古在江湄。 哀哀江上救沉尸,墓木留形世所悲, 得旨春秋参祀典,孝诚今日再逢时。

复制 赵抃 《题曹娥庙》
类型:

游青城山

宋代 : 赵抃
形式:

山到青城险复奇,地平孤起压坤维。直通一径岧峣上,俯觉千山迤逦卑。 为访隐贤题古壁,因观幽境过荒祠。白云深处逢岩老,醉酌松醪满鬓丝。

复制 赵抃 《游青城山》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