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注释

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此调为姜白石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西元一一七六年)。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白石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姪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名都,著名的都会。 解鞍:解下马鞍。 少驻:稍作停留。 初程:初段行程。 春风十里:唐·杜樊川《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捲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和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馀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渐:向,到。 清角:悽清的号角声。 杜郎:即杜樊川。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樊川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俊赏:俊逸清赏。锺仲伟《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豆蔻词工: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形容少女美艳。 青楼梦好:唐·杜樊川《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青楼,妓院。 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即吴家砖桥,也叫红药桥。 红药:红芍药花,是扬州繁华时期的名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杜郎」成为词人的化身,词的表面是咏史、写古人,更深一层是写己与叹今。 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张玉田《词源》:白石词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入神观飞越。 清·先著《词洁辑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是「荡」字着力。所谓一字得力,通首光彩,非炼字不能,然炼变亦未易到。「水」、「桥」、「月」点明今昔情景的不同。 清·陈亦峰《白雨斋词话》:「犹厌言兵」的「厌」字,写得极其传神。意谓扬州遭兵火后,荒废的池沼、尚存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论战事。「无数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此韵味。」 清·郑鹤翁批《白石道人歌曲》:绍兴三十年,完颜亮南寇,江淮军败,中外震骇。亮寻为其臣下弑于瓜州。此词作于淳熙三年,寇平已十有六年,而景物萧条,依然有废池乔木之感。 唐季特《唐宋词简释》:此首写维扬乱后景色,悽怆已极。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信不虚也。至文笔之清刚,情韵之绵邈,亦令人讽诵不厌。起首八字,以拙重之笔,点明维扬昔时之繁盛。「解鞍」句,记过维扬。「过春风」两句,忽地折入现时荒凉景象,警动异常。且十字包括一切,十里荠麦,则乱后之人与屋宇,荡然无存可知矣。正与杜甫「城春草木深」同意。「自胡马」三句,更言乱事之惨,即废池乔木,犹厌言之,则人之伤心自不待言。「渐黄昏」两句,再点出空城寒角,尤觉悽寂万分。换头,用杜牧之诗意,伤今怀昔,不尽歔欷。「重到须惊」一层,「难赋深情」又进一层,「二十四」两句,以现景寓情,字练句烹,振动全篇。末句收束,亦含哀无限。正亦杜甫「细柳新蒲为谁绿」之意。玉田谓白石《琵琶仙》,与少游《八六子》同工。若此首,亦与少游《满庭芳》同为情韵兼胜之作。惟少游笔柔,白石笔健。少游所写为身世之感,白石则感怀家国,哀时伤乱,境极悽焉可伤,语更沈痛无比。参军芜城之赋,似不得专美于前矣。周止庵既屈白石于稼轩下,又谓白石情浅,皆非公论。 沈紫曼《宋词赏析》:首两句,赒济指为「俗滥处」,不知于天下名胜、昔日繁华,特郑重言之,益见「荠麦青青」、「废池乔木」、「黄昏清角」种种荒凉之不堪回首,乃有力之反衬,非漫然之滥调也。「过春风」两句,序所谓「《黍离》之悲」。十里长街,惟馀荠麦,则屋宇荡然可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则居人心情可知。「渐黄昏」两句,点明时刻,补足荒寒景况。下阕用杜牧诗意,而以「重到须惊」四字翻进一层。「俊赏」与起两句绾合,「须惊」、「难赋」与「过春风」以下绾合,昔之繁盛,今之残破,俱在其中;而上阕著重景色,下阕著重情怀,意虽接连,词无重复。「二十四桥」两句,与「黄昏」相应,又以「仍在」二字点出今昔之感。结句言昔之「名都」,今则「空城」,纵「桥边红药」,年年自开,岂复有春游之盛?「知为谁生」,叹花固不知,人亦不知也。清初蒋超《金陵旧院》云:「锦绣歌残翠黛尘,楼台已尽曲池烟。荒园一种瓢儿菜,独佔秦淮旧日春。」词中荠麦,即诗中瓢儿菜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姜夔介绍和姜夔诗词大全

诗人:姜夔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
复制作者 姜夔
猜您喜欢

信安郡夫人挽词二首

形式:

蝉联女公子,汤沐郡夫人。 籍着金闺密,纶褒衮字新。 千葩朝阆苑,双剑化平津。 唧唧虫吟夜,梁空落暗尘。

复制 孙觌 《信安郡夫人挽词二首》

次韵王子钦立春二首

形式:

岁晚惊呼身已老,天涯流落首空回。 便将酒力推愁去,且放春光入眼来。 人语嘻嘻争斗草,宫花闪闪艳妆梅。 雪消水暖春江动,绿涨葡萄万斛醅。

复制 孙觌 《次韵王子钦立春二首》

吴令人挽词二首

形式:

沄沄水东注,冉冉日西颓。 侧手留难住,挥戈挽莫回。 镜分天上月,剑逸地中雷。 寂历空床夜,悲虫亦造哀。

复制 孙觌 《吴令人挽词二首》

次韵王子钦春望二首

形式:

王孙春望思寥寥,冠盖当年盛八萧。 花靥重重墙外见,琴心切切酒中招。 屠龙已破千金产,驷马重归万里桥。 便解貉裘沽一醉,忍看红糁缀寒条。

复制 孙觌 《次韵王子钦春望二首》

王廷茂挽词

形式:

蝉联三世旧,晼晼二毛侵。 白璧成长恸,青纶遂陆沈。 看云空有泪,听雨若为心。 咽咽吹箫送,哀湍共一音。

复制 孙觌 《王廷茂挽词》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