灔滪堆赋

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与海之深,而可以意揣。唯其不自为形,而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掀腾勃怒,万夫不敢前兮,宛然听命,惟圣人之所使。
余泊舟乎瞿塘之口,而观乎灔滪之崔嵬,然后知其所以开峡而不去者,固有以也。蜀江远来兮,浩漫漫之平沙。行千里而未尝龃龉兮,其意骄逞而不可摧。忽峡口之逼窄兮,纳万顷于一杯。方其未知有峡也,而战乎灔滪之下,喧豗震掉,尽力以与石斗,勃乎若万骑之西来。忽孤城之当道,钩援临冲,毕至于其下兮,城坚而不可取。矢尽剑折兮,迤逦循城而东去。于是滔滔汩汩,相与入峡,安行而不敢怒。
嗟夫,物固有以安而生变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得吾说而推之兮,亦足以知物理之固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人都以为瞿塘峡口的灔滪堆是天下最为危险的地方,凡是在此船沉舟覆的人,都把原因归罪于这块巨石。以我看来,它倒有功于这些人。蜀江融匯很多支流而奔流到夔州,水势浩大,奔流滔滔,横跨宽阔的原野,但三峡的宽度,还不到蜀江的十分之一。如果不是夔门的灔滪堆首先阻挡在三峡中,那么江水必然飞流直下,奔腾而泻,其锐势必定直冲瞿塘峡口,它的凶猛险恶之势,必定不仅像现在这樣。正因为这样,所以我要为它作赋,以等待那些好事的人试着观察之后,慢慢地去思考。 天底下最有规律的事物,要算水了。江河的浩大和大海的深邃,都可以让人们用意识去揣度。但是唯有它没有固定的形状,而是随着其他事物的形状而变化,因此,千变万化而又具有自然界的规律。它奔腾飞流,汹涌狂怒,具有万夫不当的势力。要使它回转蜿蜒流动时,唯有圣人纔能够让它这样听话。 我乘着小船到瞿塘峡口,观察灔滪堆的险要、雄奇的气势,然后明白了它之所以在峡口顿开之时不离开此地,本来是有原因的。那蜀江从远处滚滚而来,浩浩荡荡漫流于平原沙洲,流经千里而没有受到阻挡,它的水势也就骄纵而暴孽势不可挡。忽然来到峡口,逼近狭窄之地,就像让万顷之水猛然匯在一个酒杯中。这大水还不知道有三峡,于是就猛然暴怒地疯狂冲击灔滪堆,喧闹着发出震天的吼声,尽力与这块巨石争鬬。滔滔之势就像万马奔腾从西而来,忽然遇到孤城当道,就像动用攻城的战车一样竭尽全力扑到这块巨石之下。但是,这块巨石就像一座城垣坚不可摧,滔滔江水就像攻城的敌人,剑折箭尽,衹好弯弯曲曲绕着城垣缓缓东流而去。于是,滔滔的江水匯入瞿塘峡口,安然平缓地东流而去。 啊呀!事物本来就存在因安逸而生变故,处于危难而得安全的规律。按照我的说法推而广之,也就完全可以知道事物变化的道理是自然界固有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留城望沛上

形式:

沛中一望似江乡,使者南来问渺茫。 何代云飞浮芒砀,异时河徙筑宣房。 关山四塞咸阳壮,汤沐千秋泗水长。 最是漕渠劳轸念,灌输谁以报君王。

复制 欧大任 《留城望沛上》

送张比部文起审决江南

形式:

建节南行秋色高,主恩三尺寄西曹。 便宜封事灯前检,论决爰书笔下操。 候馆郊迎停海月,斑衣家庆涉江涛。 称诗谁似张公子,多少词人待彩毫。

复制 欧大任 《送张比部文起审决江南》

过元人故城

形式:

锦绣山河尽帝州,前朝遗迹岂堪愁。 不闻燕筑游秦市,何限汶篁植蓟丘。 古堠螀啼残露夕,长天鸿断落霞秋。 王孙猎向西原去,饮马行行过白沟。

复制 欧大任 《过元人故城》

得李少参本宁书却寄

形式:

金马才名擅彩毫,周南留滞念君劳。 上雍车骑秦云远,分陕山河汉月高。 胡部款边瞻棨戟,羌儿游猎拜旌旄。 悬知开府铭勋日,曾是中朝解佩刀。

复制 欧大任 《得李少参本宁书却寄》

余与尧文俱不能酒尧文善奕工书余于二技尤拙而暇即时时过从不厌也戏成一诗示尧文

形式:

尊前相对两相嗤,长技看君擅一时。 暂把曹丕奁里试,数从梁鹄帐中窥。 不妨皂帽闲能过,独有青萍老自随。 痴绝此生还欲学,楸枰茅笔玉鸱夷。

复制 欧大任 《余与尧文俱不能酒尧文善奕工书余于二技尤拙而暇即时时过从不厌也戏成一诗示尧文》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