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八咏楼远望逸情,放下对国事的忧愁,把它留给后人。这里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战略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注释

风流:指情高远致。 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萎州临观胜地。 南国:泛指中国南方。 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要、明、常、温、台、处、衢、严、秀州),泛称十四州(见《宋史·地理志悦》)。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题八咏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后所做的一首诗。诗中李清照用典精准,借八咏楼、十四州两个典故。除了对古人沈约和贯休进行歌颂,更是对割地赔款、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庭的讽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杜书瀛:李清照的《武陵春》词和《题八咏楼》诗,不但写作时间相近,而且写作地点相同。我到金华开会,有幸登临座落于该市东南隅的八咏楼。此楼乃南朝齐隆昌年间(公元五世纪末)东阳郡太守沈约(休文)所建,位于婺江北侧,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之上,有石级百馀。……李清照当时己年过半百而孑然一身,国破家亡,生灵涂炭,江山破碎,物是人非,此情此景怎能不感慨万千!其愁其苦,非一般人所能忍受。李清照在这种情境之中写的词和诗自然而然涉及到“愁”,而且于国于家于己,都是大苦、大悲、大愁。但是,请读者诸君将这词和这诗对照一下便可体味到,同是李清照一人,同在一个地点、一个时间,同样是写“愁”,其词其诗却很不相同:她的词哀婉凄美,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炸锰舟,载不动许多愁”;而她的诗却愁肠中充满豪气和壮阔,所谓“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洲”。这不能不说与两篇作品分别属于词和诗的不同体裁样式相关。 王延梯:此诗作于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卜居金华时。其中十四州引《全唐诗话》贯休诗:一剑霜寒十四州。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清照介绍和李清照诗词大全

诗人:李清照

李清照,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
复制作者 李清照
猜您喜欢

登城西南楼

形式:

巨丽表兹地,登高怀故都。 湖山纷若带,楼馆缀成图。 写月犹张乐,飞花未泊舻。 从来歌舞处,愁杀夜啼乌。

复制 皇甫汸 《登城西南楼》

春日从支山入天平

形式:

郭外青山路,云深定几重。 桃花流一涧,竹树隐千峰。 尘世遥相隔,仙源信可逢。 春风变芳草,何惜驻游踪。

复制 皇甫汸 《春日从支山入天平》

寄王稚卿

形式:

一自楚乡别,再逢吴苑春。 风尘愁作吏,江汉远怀人。 驿路梅花发,祠堂柳色新。 将从渔父问,湘水隔迷津。

复制 皇甫汸 《寄王稚卿》

虞山遇陆一宜俯吴二子新同泛因登绝顶作

形式:

共惬山中想,俱来水上逢。 寻溪迷万转,攀壑隐千重。 云气流岩竹,泉声落涧松。 穷探不惜暝,还陟最高峰。

复制 皇甫汸 《虞山遇陆一宜俯吴二子新同泛因登绝顶作》

吴溪夜泛

形式:

湖山西郭外,一往一为情。 日夕看佳气,云霞不断生。 野烟随径合,渔火隔溪明。 渡口迎归处,犹能认棹声。

复制 皇甫汸 《吴溪夜泛》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