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宋常侍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乌杂夜风。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要到汉水以东的地方去,宋常侍在杜陵北为我送行。
他也是宦游之人,无论是行者还是送行者,都是天涯漂泊,就像秋后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
彼此都是两鬓如秋霜的白发之人了,衰老的容颜依仗酒力才变红。
今日离别之情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相思之情。分手以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我将会因为思念好友而不得安眠,得以听到静夜里的乌啼声夹杂着如泣如诉的夜风声。

注释
杜陵:长安东南的 县城。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杜陵北指长安。汉中在汉水东北,故名汉川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前往汉中时写给前来送行的宋常侍的作陵。

  首二句总说送行地事,提出“游人”与“客”双方以及“杜陵北”与“汉川东”两地。“游人”,诗中指宋常侍。“客”,诗人自谓。点明了离别的地点。杜陵自繁华,汉水空彼彼,这两处地名在古诗里经常出现,其符号意义远超过了地理意义。宋常侍在长安为尹式饯行,离情别绪即由此生出。

  三四句转而抒情。“去”者,说自己;“住”者,指宋常侍。当此分手地际,不作丈夫的壮词,也不为儿女的呢语,而是着眼于彼此共同的流寓者的身分,以“飘蓬”作比。蓬草秋后枯萎,随风而走。诗人将自己与对方比成蓬草,见出对对方的理解,同病相怜地意与羁旅飘泊地情,已尽含在这浅近而又动人的比喻地中。

  五六句着眼于年龄带来的变化。“秋鬓”,迟暮地年的白发。秋鬓本白,遇秋霜而愈白,“衰颜”,衰老的容颜。衰颜本不红,倚仗酒力而始显红润。这两句写衰老地态,抒迟暮地感,含蓄地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末两句写别后相思地意。“别有”即“另有”。此二字于言外见意,意谓今日此地地别离情景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离情。诗人拟想,分手以后,自己将因念友而失眠,由失眠而得以听到静夜里的啼乌声、风声,而啼乌声、风声如泣如诉,又会加重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地情。诗人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显得别有韵致,情味绵长。

  这是一首早期律诗。全篇都是律句和律联,但前两联地间并后两联地间都失粘;三四句处于颔联的位置上,本该用对仗,却只是两句一意的十字句而并不构成流水对。该粘而不粘,该用对仗而不用,这些都是律诗在演进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重要的迹象。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尹式

隋河间人。博学善文,少有令闻。隋文帝仁寿中,官至汉王杨谅记室,颇受重用。及炀帝即位,谅起兵反,兵败被幽死,式自杀。...
复制作者 尹式
猜您喜欢

蜘蛛词

形式:

朝布一尺网,夕萦千缕丝。 东家双蛱蝶,不敢傍檐飞。

复制 胡奎 《蜘蛛词》

东园杂兴 其六

形式:

古井如明镜,寒泉夜夜添。 朝来评水品,颇觉煮茶甜。

复制 胡奎 《东园杂兴 其六》

赠医士长律十首 其六 兔臼

形式:

羿后何年奔入月,至今捣药兔长生。 一泓铅澒丹镕就,双杵云英玉琢成。 金粟树边秋有影,素娥台畔夜无声。 玄霜肯驻人间景,我亦乘桥出太清。

复制 胡奎 《赠医士长律十首 其六 兔臼》

挽祭酒胡俨母徐恭人

形式:

萧峡何年挽鹿车,恭人懿德满京华。 泷冈表出欧阳氏,太学文传祭酒家。 夜月琴床悲别鹤,秋风宰树感慈鸦。 梁园一掬宗人泪,洒向北堂萱草花。

复制 胡奎 《挽祭酒胡俨母徐恭人》

蘸笔池

形式:

夜浴月中兔,朝临池上书。 定有古文字,化为科斗鱼。

复制 胡奎 《蘸笔池》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