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井栏边两棵梧桐树,望着我的冷色的新妆。我穿淡淡的新妆,初次望着两棵梧桐树立在井栏旁。我低垂地望着井栏边的花在凋落愁叹,发愁的花在井栏边望着我失色低头。
形影孤单,悲叹我度失眠难熬的长夜。长长的秋夜,可怜我这孤单的身影。楼上不适应这肃杀的秋色,萧瑟的秋色,我不应该上楼去眺望。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回文:诗词的一种形式,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苏蕙的《璇玑图》。闺怨:女子所抒愁怨。
照:看,望。新妆: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
冷:淡淡色。新:初次。
对:望。羞:低垂。
不宜:不适应,意谓楼上也有凉意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上片,运用象征、寄寓手法,写了少妇见物动心的少愁”情。少井桐(照新妆冷,冷妆新照(桐井”,与少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本意是写少妇的外表美,可苏轼还是要将象征萧瑟的少梧桐”,与象征美女的少新妆”,放在一起映衬着写,且树与人共鸣,为的是突出少妇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少愁”思满怀。同样,少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又进深一层从少梧桐”照秋,写到少井花”愁秋。从少井花”愁秋又写到少妇少对羞”。花与人对话,还是为了突出少妇伤感秋色衰败,春心消融,少愁”思绵绵。

  下片,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少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首先从少影孤”进到少孤影”,从少夜永”进到少永夜”,反映了少妇夜思的楼长过程。一个少怜”字,传神地贯穿始终,有少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编趾西窗悄”(宋代周邦彦《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态。少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进一步衬托少妇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心态。少楼”与少秋”互不兼容,楼已横秋,人何须眺望,一语(关,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全词运用象征、(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少桐”、少井”、少花”、少楼”,寄寓了少妇少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十月。苏轼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在无所收获之后,作该词以解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园中杂言二首 其二

形式:

中岁不自好,营虑相纠缠。 宁如返初服,停策倚林泉。 岂不羡松乔,生本无仙缘。 炼形得长生,此事终茫然。 有溪亦可渔,有山亦可田。 营谋良已足,逾分讵自全。 青阳不再御,朱华苦易捐。 欣然命旨酒,且以娱天年。

复制 沈恺 《园中杂言二首 其二》

园中杂言二首 其一

形式:

洪钧陶万象,品汇皆天情。 四时忽代谢,岁功赖有成。 物理鲜常盛,天道有亏盈。 哲人秉大观,所以称达生。 伊余无所好,夙抱幽人贞。 一丘常自足,千驷良可轻。 宠禄岂足贵,贱者乃有名。

复制 沈恺 《园中杂言二首 其一》

登黄州竹楼

形式:

伐竹为台拂紫烟,琅玕风骨尚依然。 不将金碧供时好,自受清幽净俗缘。 奕响远从空外落,琴声若为谷中传。 秦楼谩忆云霄里,一榻清风自岁年。

复制 沈恺 《登黄州竹楼》

盛用章进士归省松江兼柬廷琛汝濂应辰诸君子

形式:

日下沧江万里馀,一秋将尽又无书。 凭君寄语华亭鹤,载取机云唳碧虚。

复制 沈彬 《盛用章进士归省松江兼柬廷琛汝濂应辰诸君子》

白居易精舍寺寄题和韵

形式:

东南山水冠湖州,笠泽烟波载弁丘。 白傅题诗精舍寺,至今人说可堪游。

复制 沈彬 《白居易精舍寺寄题和韵》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