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

【其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其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一】 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 【其二】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梅花开了没有? 【其三】 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注释

孟津河: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是「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为古代交通要道。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来日:来的时候。 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着(zhuó)花未:开花没有?着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玉阶:《万首唐人绝句》作「阶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杂诗三首》,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 第一首,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 第二首,描写游子思念家人,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着花未?」,可谓「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第三首,写思妇给丈夫回信中的话。三首诗写出一种缠绵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怀,都不事雕琢。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刘须溪《王孟诗评》:三首皆淡中含情。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杂诗》其二):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 陈建生:王右丞《杂诗》三首,娴熟运用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使诗歌产生很强的艺术张力,留下更多想象的审美空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维介绍和王维诗词大全

诗人: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
复制作者 王维
猜您喜欢

偈颂九十三首 其五十五

形式:

旧店重开,全无买卖。 拟欲近前,知君纳败。

复制 释梵琮 《偈颂九十三首 其五十五》

礼密庵禅师塔

形式:

绵里裹刀难近傍,饭中有药出闽乡。 至今怕饮山中水,我昔曾遭蛊毒伤。

复制 释梵琮 《礼密庵禅师塔》

寄台州瑞岩高原禅师住灵隐

形式:

水出在高原,源深到冷泉。 饮者秃却舌,嗅者鼻孔穿。 口鼻两俱丧,妙用绝正偏。 侧耳与招手,听猿同呼猿。 藤萝影里石磊磊,双涧合流波涟涟。 南来北来脚下过,欲知冷暖待驴年。

复制 释梵琮 《寄台州瑞岩高原禅师住灵隐》

偈颂九十三首 其六

形式:

打破虚空无缝,衲僧随处受用。 却因圣制入山,云北云南做梦。

复制 释梵琮 《偈颂九十三首 其六》
类型:

偈颂九十三首 其十三

形式:

赵州南,石桥北,观音院里有弥勒。 祖师遗下一只履,直至而今觅不得。 赵州老子,信手栽荆棘,当门种蒺藜。 四方人不到,徒自暗攒眉。

复制 释梵琮 《偈颂九十三首 其十三》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