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
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
圣明的朝代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见稀微。

注释
左省:门下省。
杜拾遗:即杜甫,曾任左拾遗。
“联步”句:意为两人一起同趋,然后各归东西。
联步:同行。
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
曹:官署。限:阻隔,引申为分隔。
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
惹:沾染。
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
鸟飞:指诗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志向。
阙事:指错失。
自:当然。
谏书:劝谏的奏章。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年(至德二年)至758年(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诗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四月,杜甫从叛军囹圄中脱身逃到凤翔,见了唐肃宗李亨,任左拾遗。而岑参则于公元756年(至德元年)东归。因此,这首诗应该是写于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前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 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 圣明的朝堂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渐稀疏。

注释

左省: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 杜拾遗:即杜甫,曾任左拾遗。 「联步趋丹陛」句:意为两人一起同趋,然后各归东西。联步:同行。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 曹:官署。 限:阻隔,引申为分隔。 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 惹:沾染。 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 鸟飞: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 阙事:指缺点、过错。 自:当然。 谏书:劝谏的奏章。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是一首委婉而含讽的诗,采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感慨身世遭遇和发泄对朝廷不满的愤懑之情,名为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含深隐的讽刺之意。此诗辞藻华丽,雍容华贵,寓贬于褒,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巩溪诗话》:岑参《寄杜拾遗》云:「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退之《赠崔补阙》云:「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皆谬承荀卿「有所从,无谏诤」之语,遂使阿谀轩佞用以藉口。以是知凡造意立言,不可不预为天下后世虑。 《唐诗广选》:「白发」二语,托兴堪咏。 《唐诗直解》:写得雍容,有体有度,与子美《左掖》诗相敌。 《唐诗归》:谭云:伊、吕之言(「自觉」句下)。钟云:勿忽作颂圣谀语(「自觉」句下)。 《唐诗训解》:首二句言同朝不同曹者。结有体。 《唐诗归折衷》:吴敬夫云:多少规讽,寓于浑厚之中。 《唐诗观澜集》:气格苍浑,词旨温远,探得古人赠言之义,直堪与少陵旗鼓相当。 《唐诗别裁》:下半自伤迟暮无可建白也。感叹语以回护出之,方是诗人之旨。 《一瓢诗话》:岑嘉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正谓阙事甚多,不能诊缕上陈,托此微词。后人不察其心,至有以奸谀目之,亦属恨事。 《网师园唐诗笺》:婉而多风。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摩诘五律能备诸言,嘉州各篇惟工美隽,顾其赋分自天,姿韵绝俗,与王并配,岂有闲言。非有他警,而句字矜琢,体韵安雅,读之令人矜浮之气俱尽,岂非移情盛音也!汪献公曰:结笔犹是温然。 《瀛奎律髓汇评》:陆贻典:落句有含蓄。何义门:第七反言之,末句自省之词。「自觉」者,问心常有自负也,故是少陵同调语。「花落」则君子渐消,「鸟飞」则智士先去,是皆谏臣所不容坐视者也。句句有两层。纪昀:子美以建言获谴,平时必多露圭角,此诗有规之之意,而但言自甘衰朽,浮沉时世,则诗人温厚之旨也。五六寓意深微,末二句语尤婉至。圣朝既以为无阙,则谏书不得不稀矣。非颂语,乃愤语也。或乃缕陈天束阙窜驳此句,殆不足与言诗。无名氏:腹联炼沉思于五字,情景俱到。 《唐宋诗举要》:吴曰:能茹咽怀抱于笔墨之外,所以为绝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岑参介绍和岑参诗词大全

诗人: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
复制作者 岑参
猜您喜欢

岳王坟

形式:

我闻岳王之坟西湖上,至今树枝尚南向。 草木犹知表荩臣,君王乃尔崇奸相。 青衣行酒谁家亲,十年血战为谁人。 忠勋翻见遭杀戮,胡儿未必能亡秦。 呜呼臣飞死,臣浚喜,臣俊无言世忠靡。 桧书夜报四太子,臣构再拜从此始。

复制 丘浚 《岳王坟》
类型:

竹林七贤图

形式:

炎精无光蜀烬销,当涂坠地马蹴槽。矫时之枉遂过正,弃置礼法如毫毛。 太行之阳富脩竹,猗猗万竿似淇澳。一天爽气风声清,满地凉阴云影绿。 风流酝籍三四子,适从何来聚于此。中有一人龙凤姿,土木形骸出泥滓。 神交一世皆名贤,浑金璞玉人中仙。携琴沽酒对青眼,欣然神解皆忘言。 或作绝交书,或为大人传。穷为途中哭,同向树下煅。 颂酒有德,以酒为名。群豕每同饮,五斗乃解酲。寓情广陵琴,感旧山阳笛。 黄公炉畔互酣歌,广武观前闲叹息。作者七贤矣,一去不再来。 荒山既无旧墟落,枯株岂有馀根荄。我观竹林图,为作七贤歌。 晋人旷达尚玄语,其源起自王与何。二人开其端,七贤为之倡。 自从决去礼义防,狂澜颓波莫能障。后人欲知七贤谁,稽山两阮刘王向。

复制 丘浚 《竹林七贤图》

初读书中秘与脩天下志书柬陈宣之 其一

形式:

五凤楼头百八钟,万鸦飞动晓天红。玉绳影转瑶阶日,金薤香生紫阁风。 夺锦文章清禁里,登瀛人物玉堂中。回看人世仙凡隔,弱水浮埃迥不同。

复制 丘浚 《初读书中秘与脩天下志书柬陈宣之 其一》
类型:

送冯副使士定之广东宪台 其三

形式:

家在天南地尽头,白云归处海悠悠。君行是我家居处,莫谩逢人叹远游。

复制 丘浚 《送冯副使士定之广东宪台 其三》

客中夜雨

形式:

旅馆秋风夜雨声,思家愁路忆神京。寒蛩亦似知人意,相伴哀吟直到明。

复制 丘浚 《客中夜雨》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