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韵译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 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注释

鹿门:山名,在襄阳。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景升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刘须溪《王孟诗评》:此诗为昔人所甚赏,尚非孟胜场,作手自辨。 明·高漫士《批点唐诗正声》:浩然作《鹿门歌》,其本象清彻闲淡备至。 明·钟退谷《唐诗归》:幽细之调,得此一转有力(「余亦」句)。 明·唐仲言《唐诗解》:此篇不加斧凿,字字超凡。 明·唐仲言《汇编唐诗十集》:浅浅说去,自然不同,此老胸中有泉石。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清彻,真澄水明霞。陈继儒曰:明月在天,清风徐引,一种高气,凌虚欲下。知此可读孟诗。 清·张揔《唐风怀》:窈然幽绝。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幽」之一字,非孟襄阳其谁与?然篇不多见,即此五十六字,亦足当诸家工百言。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韵事佳题,词不烦而意有馀,更妙在「庞公」不多铺张。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句句下韵,紧调也。脉却舒徐。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入画(「余亦」句)。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幽秀至此,直是诗中精灵。 清·施均甫《岘佣说诗》:孟公边幅太窘,然如《夜归鹿门》一首,精幽绝妙,才力小者,学步此仲,参之李东川派,亦可名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浩然介绍和孟浩然诗词大全

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复制作者 孟浩然
猜您喜欢

赠别李教授亭赴五羊先往馀饶觐省

形式:

行色动西风,乡心去住同。 诸生五岭外,之子大江东。 且羡还家鹤,无愁度海鸿。 若逢天上使,书记莫匆匆。

复制 范梈 《赠别李教授亭赴五羊先往馀饶觐省》

浔阳

形式:

露下天高滩月明,行人西指武昌城。 扁舟未到心先到,卧听浔阳谯鼓声。

复制 范梈 《浔阳》

四月三日,蚤作,访夏编修

形式:

晓穿甲仗抵晴沙,桥角垂杨乱映花。 春色于人元不薄,将诗勾引到君家。

复制 范梈 《四月三日,蚤作,访夏编修》

度泽过关山

形式:

单车度大泽,有似游梁山。 初飞雁鹜徒,辱在葭苇间。 季冬阴风盛,雨霰纷珊珊。 念我离大府,行役何时还。 朝临昌邑浦,夕指鄱阳湾。 冲泥赴农村,老屋夜不关。 然薪设供帐,风味犹百蛮。 蒸烘湿衣裳,徒御相回环。 极知道路难,犹念奔走艰。 传餐逮明烛,饥渴未容悭。 春和理税驾,且以慰衰颜。

复制 范梈 《度泽过关山》
类型:

须句曲

形式:

朝望须句曲,青桑被原野。 牛马何茫茫,尽在大堤下。 堤高容可隐,河水堤上流。 年去复年来,青蒲送行舟。 借问行舟里,谁是回乡客? 燕赵与东吴,憧憧竞晨夕。 山中有老人,白发不可量。 自不缘年寿,何因尔许长?

复制 范梈 《须句曲》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