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三坡

昔人游剑外,蜀道在青天。
回首三坡路,开荒几百年。
地偏曾置驿,山尽即乘船。
秦栈知何似,愁生落照边。

诗人:黎兆勋

黎兆勋,字伯庸,号檬村,遵义人。诸生,官隋州州判。有《侍雪堂诗》。...
复制作者 黎兆勋
猜您喜欢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六

形式:

“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圣人本体明白,故事事知个天理所在,便去尽个天理。不是本体明后,却于天下事物都便知得,便做得来也。天下事物,如名物度数、草木鸟兽之类,不胜其烦,圣人须是本体明了,亦何缘能尽知得?但不必知的,圣人自不消求知;其所当知的,圣人自能问人;如‘子入太庙,每事问’之类。先儒谓‘虽知亦问,敬谨之至’,此说不可通。圣人于礼乐名物,不必尽知,然他知得一个天理,便自有许多节文度数出来。不知能问,亦即是天理节文所在。”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六》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九

形式:

一友常易动气责人。先生警之曰:“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机括只是不见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就见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何感化得他?” 是友感悔。 曰:“你今后只不要去论人之是非,凡当责辨人时,就把做一件大己私克去,方可。”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九》
类型: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二

形式:

问:“‘思无邪’一言,如何便盖得三百篇之义?” 先生曰:“岂特三百篇?六经只此一言便可该贯。以至穷古今天下圣贤的话,‘思无邪’一言也可该贯。此外更有何说?此是一了百当的功夫。”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二》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

形式:

问:“‘逝者如斯’,是说自家心性活泼泼地否?” 先生曰:“然。须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他川水一般。若须臾间断,便与天地不相似。此是学问极至处,圣人也只如此。”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一

形式:

黄以方问:“先生格致之说,随时格物以致其知,则知是一节之知,非全体之知也,何以到得‘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地位?” 先生曰:“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乃指天以示之曰:“比如面前见天,是昭昭之天,四外见天,也只是昭昭之天。只为许多房子墙壁遮蔽,便不见天之全体。若撤去房子墙壁,总是一个天矣。不可道眼前天是昭昭之天,外面又不是昭昭之天也。于此便是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一节之知,总是一个本体。”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一》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