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 · 水仙子 ·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芭蕉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愁。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直延续到三更之后。灯花敲落棋子还未收,叹新丰孤馆文士羁留。十年宦海奋斗的情景,江南家乡父母的担忧,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

注释

三更:指夜半时分。 归梦:回家的梦。 灯花:灯心馀烬结成的花形。杜甫《独酌成诗》:“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 逆旅:客舍。《唐书·马周传》记,唐人马周未发迹之前,客居新丰,遭店主人冷遇。这里以马周自况,言旅途备受风霜、冷遇之苦。 留:滞留。 逆旅淹留:一作“孤馆人留”。 江南:指作者自己的家乡,即浙江嘉兴一带。 二老:父母双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是一首悲秋感怀之作,不但写伤秋的情怀,也包含了羁旅的哀怨,更有对父母的挂念。作者先写秋叶和秋雨勾起了心里的烦愁。梧桐落叶声声似乎提醒人秋天来了,雨点打在芭蕉叶上也仿佛都在人心上不停地增添愁怨。三更才勉强入眠,不过三更就又醒了来,连一个好梦都没法做成。摆起棋盘,独自下棋消遣,灯花落尽,棋局仍未撤去。深叹客旅他乡,十年一觉黄粱梦,功名未成;而父母留在家中,又未得回去服侍尽孝。这种种的烦忧一齐涌上心头,让人愁思百结,感慨不已。全曲语言简洁,风格自然清雅,意境优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元曲三百首》:全曲语言自然流利,是谓“情中紧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徐再思

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有的资料中其号为“甜齐”),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
复制作者 徐再思
猜您喜欢

读浯碑漫成一绝

形式:

开元天子乐升平,肯向华清戒履冰。 纵有浯溪溪上石,元郎何意颂中兴。

复制 张知复 《读浯碑漫成一绝》

寄天台王炼师兼呈邑宰

形式:

百里凄清古县城,阮郎陶令自相应。 非无柳影含彭泽,别有花光胜武陵。 闲醉想同莎外石,冷吟知共夜深灯。 红尘未得寻高兴,心过青山第几层。

复制 张日损 《寄天台王炼师兼呈邑宰》

送郑惟泰丞江山

形式:

都城十两车,送子江之浒。 目寄片帆飞,水国沿渔浦。 怜子经世才,战笔文中虎。 小试乘田车,暂为民父母。 民社不轻寄,忧戚抱民苦。 忠孝指心切,求不愧仰俯。 青天遇有阙,思惟炼石补。 效职了男儿,一扇醇风古。 送子独钟情,淮河共乡土。

复制 张柏父 《送郑惟泰丞江山》

邑宰同游岘峰

形式:

胜境追游岂易寻,公馀喜得共登临。 攀萝缥缈云霄兴,夹道琮琤玉石音。 置酒但教呼我辈,题名何必刻碑阴。 篮舆归去敲明月,盛集应堪继竹林。

复制 张志行 《邑宰同游岘峰》
类型:

赭衣舂

形式:

赭衣舂永巷,酸风起暮杵。声声碎妾心,妾儿痛隔三千里。 灞水欢迎骨肉恩,子母再见无由缘。谁将鸩羽饮龙子,晨猎上林如意死。 妾耳纵能闻,妾目那能视。妾口纵能言,妾足安能履。 白日改色天容愁,未央宫中桐叶秋。堂堂丰沛龙准公,三尺造汉烹英雄。 击布归来尚无恙,预置股肱如指掌。明知戆勃可安刘,何为存妾子母无良谋。

复制 张登辰 《赭衣舂》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