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 端午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刚刚吐艳,我撩起画帘,穿着葛衣摇着绢扇,让风儿把暑气驱除。少男少女各自夸耀着自己的新装,头上插戴着式样新颖的钗符和艾虎。早已有人在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我年纪老大,懒于前去凑趣,任凭裹着头巾的儿郎摇旗击鼓。船桨打起水珠如急雨迸溅,江面上一片浪花飞舞。 屈原的形象是如此高大,暗想他平生佩带兰草以示芳洁,又怀揣香酒礼神肃穆。谁相信千载之后,他会在波涛之下垂涎角黍?又说什么怕蛟龙嘴馋发怒。倘若他清醒地活到今天,还不如当年醉死,免受这般痛苦。姑且以此作为笑谈,来凭吊他英灵千古。

注释

贺新郎: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綀(shū)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 结束:妆束、打扮。 钗符艾虎:钗符:又称钗头符,端午节时的一种头饰。《抱朴子》:“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缀髻鬓为钗头符”。艾虎:旧俗端午节用艾作虎,或剪彩为虎,粘艾叶,戴以辟邪。《荆门记》:“午节人皆采艾为虎为人,挂于门以辟邪气。” 观渡:《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逢场作戏:原指艺人遇到合适的地方就表演,后指嬉游的活动。慵:懒得,表明“我”不想参加。 陌头:裹着头巾。陌:头巾。争旗鼓:摇旗击鼓,为龙舟助威。 灵均标致:屈原风度。屈原字灵均。 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意谓品德高雅。 椒(jiāo):香物,用以降神;醑(xǔ):美酒,用以祭神。 角黍(shǔ):粽子。 把似:假如。 差无苦:几乎没有什么痛苦。差,差不多。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咸淳三年时值端午节,作者看到路上行人精心打扮,一片喜悦氛围,殊不知国家危如累卵,又想到自己年近八十,却“前后四立朝”,仕途坎坷,屡遭挫折,胸中有许多牢骚不平之气,便借屈原事一吐为快,创作此词。 词人托屈原之事,抒心中怨愤之情。上片描绘端午节的场景风物,如一幅民俗风情画,清新欢快。下片用嬉笑怒骂的笔调嘲弄往江中投粽子以飨屈原的传说和历史遗习。全篇针贬世情,传达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之深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黄蓼园《蓼园词选》: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 杨慎《词品》:此一段议论,足为三闾千古知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克庄介绍和刘克庄诗词大全

诗人:刘克庄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复制作者 刘克庄
猜您喜欢

惠山用东坡和王武陵窦群朱宿三诗韵

形式:

维楫无锡城,弥望烟云苍。 遥指惠山界,郁郁复堂堂。 故人具樽酒,扁舟如凫翔。 芰荷浮秋色,帆樯逗山光。 渐出蒹葭外,霏微闻妙香。 夙昔林泉兴,到此不能忘。

复制 刘藻 《惠山用东坡和王武陵窦群朱宿三诗韵》

甲子除夕江北书怀

形式:

七载蜀江客,匆匆岁又残。 东风吹鬓老,短烛照杯寒。 文字招尤易,生涯听命难。 稻粱嗟计拙,枉累使君肝。

复制 刘藻 《甲子除夕江北书怀》

果山

形式:

绿阴深锁梵王宫,清磬一声天地空。 落叶漫山行不得,始知秋在乱山中。

复制 刘藻 《果山》

驾鹤楼联

形式:

一邱藏曲折;纵步有跻攀。

复制 刘藻 《驾鹤楼联》
类型:

夏夜乘凉限韵

形式:

乘凉凭画阑,萤飞频仰视。 解渴何所需,冰盘浸瓜李。 便敌曹公梅,差亚陈家紫。 星斗挂疏林,柳枝拂棐几。 忽然起惊风,乱飐芙蓉水。 明月皎皎光,直照深潭底。 何处碧荷香,沁入金尊里。

复制 郑云荫 《夏夜乘凉限韵》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