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斗转星移玉漏频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啼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已经到了三更时间,面对对面树上栖息着的黄莺,独自忧伤。在花的远处,传来一阵清晰的马蹄声。女孩不由得笑了,整理好衣襟配饰,面向男孩前来的方向拱拱手,走下台阶走出庭院迎接男孩的到来。

注释
玉漏频:指计时的漏声频频传来。均指时间的推移。
历历:分明可数,形容马蹄声非常清晰。
绣户:绣花的门帘。 敛手:拱手,表示恭敬。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后梁末帝乾化四年(914),明经及第。二年后,再登进士第。后梁郓州节度使贺瑰了解到和凝与自己是同乡时,便聘他为府中从事。一夜,作者看到妙龄的少女私下和自己心目中爱恋的人约会,那个人迟到了,可是少女依旧在苦苦等待,终于盼到了自己心爱的人,遂做此此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首三句从时间的推移下笔,起句写斗转星移、玉漏频催,已由“月上门”到“三更天”了,女主人把视线由室内的云母屏风移到室外栖息的黄莺身上,不仅表示时间的推移,而且是感情的升华。她等待的情人,未到约定的兰更而不来,她虽然急不可待,但还能自解。这一句用“转“、“移”、“频”连续三个动词表达少女对时光流逝的焦虑,以异于常人的感觉来表现她的炽热感情,给读者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独坐三更,面对栖莺,女主人公的情思是可以推知的。她会由夜莺都已栖息联想到自己还不能与所期待的潘郎相会,而有感于人不如鸟,由愁而怒。女主人公的遐想幽思可以是无边无际的,她的忧愁怒情也看似无穷无尽。

  但下两句却一下子打破了静夜的沉闷空气,扫去了她心头的重重愁云和脸上的怒容,成为全词的起伏、转折之点。“已三更”时她仍然还在倾听着马嘶声。不过,此刻从花间小路上传来的不是老远就可听到的马嘶声,而是近处才可听到的马蹄声。这分明是她一直盼望听到的声音。末尾三句则急转直下:盼望已久的潘郎终于骑马疾驰归来,女主人公欣地的整理好衣服头饰,打开门户,轻快地走出房门,走下台阶到庭院相迎,从而结束了大半夜的期望与等待。

  这首词与前一首都采用了直陈其事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一系列动作的描绘,展示了青年男女密约幽会的动人意境。在细节和心理描写上,细腻、生动、逼真,因而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真有呼之欲出之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和凝

五代时郓州须昌人,字成绩。后梁末帝贞明二年进士。初贺瑰辟为从事,瑰与李存勖战,败,独凝以死相随,时称义士。仕唐,历礼部、刑部员外郎,知制诰,权知贡举,所收多才名之士。后晋有天下,历端明殿学士、中书侍郎......
复制作者 和凝
猜您喜欢

荔枝

形式:

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 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 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 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

复制 郑谷 《荔枝》

驻跸华下同年司封员外从翁许共游西溪久违前契戏成寄赠

形式:

北渚牵吟兴,西溪爽共游。 指期乘禁马,无暇狎沙鸥。 纵目怀青岛,澄心想碧流。 明公非不爱,应待泛龙舟。

复制 郑谷 《驻跸华下同年司封员外从翁许共游西溪久违前契戏成寄赠》

谷自乱离

形式:

每思闻净话,雨夜对禅床。 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 孤云终负约,薄宦转堪伤。 梦绕长松塔,遥焚一炷香。

复制 郑谷 《谷自乱离》

喜秀上人相访

形式:

雪初开一径,师忽扣双扉。 老大情相近,林泉约共归。 忧荣栖省署,孤僻谢朝衣。 他夜松堂宿,论诗更入微。

复制 郑谷 《喜秀上人相访》

迁客

形式:

离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 雪冤知早晚,雨泣渡江湖。 秋树吹黄叶,腊烟垂绿芜。 虞翻归有日,莫便哭穷途。

复制 郑谷 《迁客》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