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髮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注释

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唐教坊曲。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阕各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阕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 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髮点点如星,形容白髮很多。左思《白髮赋》:「星星白髮,生于鬓垂。」 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灭南宋。宋元之际的词人,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其中,蒋捷是颇有代表性的作家。蒋捷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其中《虞美人·听雨》便是这一时期创作中的代表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许昂霄《词综偶评》:此种襟怀固不易到,亦不愿到。 刘熙载: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其思视梦窗较清。 《四库总目提要》: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蒋捷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字胜欲,号竹山。先世为宜兴钜族。宋度宗咸淳十年(西元一二七四年)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遁迹不仕。家居竹山,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元成宗大德间,宪使臧梦解、陆......
复制作者 蒋捷
猜您喜欢

素上人游方

形式:

山深不可见,一锡又云飞。 梵译通方语,林霜点衲衣。 神闲生境寂,思苦入吟微。 寒月空相照,何人夜扣扉。

复制 薛嵎 《素上人游方》

项大著挽诗

形式:

耻为恩门屈,宁辞御史迁。 力陈归老疏,自尽读书年。 秘府神游地,浮荣梦觉前。 世间真不死,未必属苍天。

复制 薛嵎 《项大著挽诗》

挽陈运管安人孙氏

形式:

舅家如母在,恸哭泪沾襟。 平日经声断,兹晨佛力深。 墓庐犹手构,梱则是夫箴。 山上半慈竹,从知契夙心。

复制 薛嵎 《挽陈运管安人孙氏》
类型:

山中古松

形式:

曾经雷斧劈,上有鹘巢腥。 过客谁摽纸,山精此托灵。 虬龙云际顶,龟鸟土中苓。 月夜境荒寂,秋声不可听。

复制 薛嵎 《山中古松》

赋山云侄偶锄

形式:

扶犁人所贱,何苦事耕耘。 生意未终息,雨声曾厌闻。 诗书长在手,畚锸岂劳君。 只恐青云上,能将此志分。

复制 薛嵎 《赋山云侄偶锄》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