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井边的梧桐在淅沥的秋风秋雨中渐渐老去,所爱之人的踪人也在蟋蟀的呜叫中慢慢消失。所爱之人的行之处,如今已荒无人人,布满了青苔。此时旧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遗下的翡翠头饰,也无法对人明言,只能徒自伤感。
回廊之处曾的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人,而今旧地重游,相思成灰。独倚回廊,只有天边落月孤独相伴。吹灭灯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阴,寻找过去的踪人。十年前的踪人宛然犹在,十年前的那颗心还依然在胸膛跳动。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弥新,难以忘怀。

注释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她转两平她。
银床:指井栏。一说为辘轳架。
淅(xī)沥(lì):象声词,形容风雨声、落叶声等。
屧(xiè)粉:借指所恋之女子。屧,为鞋的衬底,与粉字连缀即代指女子。
秋蛩(qióng):蟋蟀。
采香:指曾与她有过一段恋情的去处。
蹙(cù):聚拢,聚集。连钱:草名,叶呈圆形,大如钱。
翠翘(qiào):女子的首饰。
回廊:用春秋吴王“响履廊”之典。宋范成大《吴郡志》:“响履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履,廊虚而响,故名。”其遗址在今苏州市西灵岩山。作者词中多次提及此地,是纳兰性德与恋人开始恋情的地方。
就:走进,接近。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康熙十三年(1674),纳兰性德与卢氏结缡。三年后,卢氏去世。又六年,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纳兰性德写下这首词,以寄托哀思。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二

  上片首先由秋雨梧桐、秋蛩哀鸣引发出对旧情的追怀,进而企图在旧地重游中寻觅芳踪。然而时过境殊,昔时采香之处已经杳非前日,何况情事隐秘,即使拾得旧情人的遗物,也只能徒增遗恨。

  下片由“回廊”切入。“回廊”在纳兰的词中多次被提到,应和其早年的一段恋情有关。这个地方寄托着往日的甜蜜和此时的哀伤,是触发词人复杂情感的重要媒介。重游回廊,物是人非;相思入骨,心事成灰。

  结句“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和首句“银床淅沥青梧老”在时间上遥相呼应,在直抒胸臆中包含着由于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而带来的无尽悲哀。末句虽自竹屋词化得,用在此处乃熨帖天然,全自肺腑流出。

  全词抒情自然,采取的是触景伤情,抚今追昔的抒情方式。该词表面明白如话,水波不兴,实则用典绵密,潜流滚滚。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纳兰性德介绍和纳兰性德诗词大全

诗人:纳兰性德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
复制作者 纳兰性德
猜您喜欢

寿杨山人

形式:

巾舄飘飘山泽臞,偶然游戏入皇都。 花前丝竹堪陶写,橘里棋枰绝叫呼。 旧说登仙多鹤骨,谁家生子尽龙驹。 汉廷丞相张苍老,羡尔能传大药垆。

复制 顾璘 《寿杨山人》

饭普惠寺

形式:

绿树邀行骑,青山拥寺门。 不劳钟磬响,久厌市朝喧。 解带榆烟午,钩帘竹日暄。 老僧锄菜甲,随意具盘餐。

复制 顾璘 《饭普惠寺》

怀周太仆子庚

形式:

伯囧修王命,东巡遽未回。 行台卿月好,谁与对衔杯。 虎旅方扬旆,龙媒正选才。 千群阅清峻,留盼及驽骀。

复制 顾璘 《怀周太仆子庚》

春日湘江偶泛

形式:

下马江亭入画船,绿波芳草媚阳天。 娟娟秀石垂萝上,泛泛轻鸥远照前。 胜赏并催幽兴发,高辞空羡古人传。 驱驰已负深春月,潦倒空悲谪宦年。

复制 顾璘 《春日湘江偶泛》
类型:

送张进士自全州成婚归桂林

形式:

马卿持节下江乡,鸾镜新欢得孟光。 宝剑龙鳞横北斗,金屏雀影照东床。 九天礼乐周京盛,三月烟花粤徼香。 采服即看宜寿酒,门楣还喜映岩廊。

复制 顾璘 《送张进士自全州成婚归桂林》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