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喝完饯别酒,友人们终于挥手别去,常常怨恨这种漂泊不定短暂虚浮的人生。回首看到如烟似雾的杨柳早已遮断视线。往前看去,风清云淡,孤雁远征。孤单的寒日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今夜画船将停在什么地方?只怕夜间潮平水落,泊船岸边,一片清月迷漾。到酒消人也醒时,那种愁绪倍加难以排遣了。蜡烛残尽孤枕难眠;五更时轻风吹来激起点点浪花。

注释
饮散:饮完酒后离散。离亭:送别的驿亭。
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飘蓬(péng):飘浮无定之意。
重重(chóng chóng):一层又一层,形容很多。
暮(mù)天红:指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多指游船。
淮(huái)月:指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
朦胧(méng lóng):模糊不清。
奈:怎奈,奈何。
孤枕(zhěn)梦:这里指孤枕难眠。
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寒一首写旅愁的小令。

  上片开头寒:“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生蓬”。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生泊。离亭,送别的驿亭。“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散浮,其死散休”。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这里,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从此开始柳“生蓬”一般的生活,遥遥水路,漠漠苍天,词人内心极度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而这恨又寒“长恨”,这就道出柳“饮散”“西去”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柳,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生零之恨。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柳。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动乱时代,这首词,可能就寒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柳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柳唐末宋初离乱社会的影子。这次词人西去,寒乘船而行的。他别情依依,禁不住频频回首:“回头烟柳渐重重”。送行的人已不见柳,只有那岸上的杨柳象寒笼罩着一重重的烟雾。“烟柳重重”既寒状景也寒写情。这寒由于当词人看到烟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时,必然增添其内心的苦闷。因为柳色寒最容易引起人的离情别意的,所以,写“烟柳重重”,实际上也就寒“离情重重”,寒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而已。

  接下去,词人转过头来,顺眼一望,却寒“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辽远的天际生浮着几丝淡云:并不时地传来孤雁的鸣声,傍晚的落日,照得满天通红。此时此景,又不免使人感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诗)。词人象浮云一样生流无依,象孤雁一样孑然影单,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却又唤起词人念乡思亲的凄伤之情,这一切既寒词人眼前之景,也寒他今后“生蓬”生活的形象概括。这寒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寒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所以这二句可看作寒词人特定心态下词取的一组画面,既寒实景,也寒虚景,虚实相用,使画面极富表现力,它给读者的感受就不仅寒自然景观柳,更深刻的寒这种景观中所隐含的离情别恨,它连绵不断,广阔深远。

  下片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辞别亲故,纵一叶孤舟西去,水路迢迢,暮色苍苍,想到归宿,词人不禁自问,愁绪充塞。夜深柳,当词人从船舱里探出头来时,只见船已行在平波万顷的淮水上,空茫迷濛,孤月映水,朦胧凄清。“淮月”,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词人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内心的感伤之情与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为一,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这时候,词人愁绪难以排遣,只有借洒消愁柳。然而,醉酒只能求得一时的解脱,“酒醒人静奈愁浓”,一旦酒醒,回到现实,只能更增愁情,不寒三杯两盏淡酒就冲刷得掉的。一个“奈”字,突出柳词人万般无奈的苦闷心情。结句:“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又进一步写他的这种感情。一个人躺在船里,辗转反侧,愁绪万千。一直熬到夜尽灯残之时,才对着残弱的烛光,勉强伏枕而眠,可惜好景不长,恍惚朦胧中波动船摇,词人梦断,原来寒水面上起柳风波。“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萧瑟凄寒。好一个“晓风残月”,令人难以忍受,可谓悲痛至极。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曾评徐昌图的《临江仙》一词,曰:“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想见客中情味也”。其所以如此,就在于词人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写离愁却很少直接抒情,而寒借助于外在的景物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词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处处反衬出词人的内心世界。离愁难奈,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在羁役前,徐图昌为了抒发对心上人的眷恋和难消的离愁而在与恋人驿站饮别时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二

  上阕写的是离别后的情景,是实写。首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则是直抒胸臆,又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且这恨又是“长恨”,这就道出了“饮散”“西去”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四、五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淡云”暗示行人心头的落寞,“孤雁”则是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心头之冷,“暮天红”虽是美景,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又充满了伤感。这两句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是移情于景。

  下阕都是词人想象中的情景。首句以问引起下文。“潮平淮月艨胧”暗示他那离别时的剧烈情绪已逐渐平静下来,可是心头却又一片迷惘。心里空虚只能借酒浇愁,可是在短暂的麻痹之后,还是要醒来,醒来时的静夜中心头却是更加空虚,更加愁苦难耐。词人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内心的感伤之情与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为一,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酒醒人静奈愁浓”,一旦酒醒,回到现实,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两盏淡酒就冲刷得掉的。一个“奈”字,突出了词人万般无奈的苦闷心情。末两句“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描绘的是一幅多么凄凉可怕的景象。灯里的油就要燃尽,灯火忽明忽暗;一个人躺在枕头上,没有人陪伴,想入睡做个梦都不可得;五更时的寒风吹来更是倍增寒意。而从“潮平”到“残灯”再到“五更”,足见行人一夜未睡,“愁浓”之情不虚,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全词最为独特之处当在下阕,在于虚境实写,化虚为实,而又虚中浸实,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词人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写离愁却很少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物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词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处处反衬出词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徐昌图介绍和徐昌图诗词大全

诗人:徐昌图

宋兴化军莆田人。五代徐寅曾孙。与兄徐昌嗣、徐昌燧等五人皆以明经入仕,并有才名。陈洪进归宋,令昌图奉表入汴。太祖命为国子博士,累迁殿中丞。...
复制作者 徐昌图
猜您喜欢

梦湘肯堂叠前韵复我因顺和之

形式:

大儒盗诗书,大官盗庾廪。颜稷遇殊途,惠蹠生异禀。 豺虎欺岁凶,螟螣贼岁稔。鹪{冥鸟}稳睫巢,鼹鼠饱河饮。 鸡犬舐剩丹,蝇蚋拾馀沈。凡此芸芸生,实难一一品。 中疑辞或枝,色厉内多荏。离朱视必明,师旷听必审。 渊明圣之徒,有解不求甚。昌黎诡于文,天孙织云锦。 大风扬秕糠,长河走砂碜。奈何一蹉跌,只足怜夔踸。 嗟余才力薄,六马朽索懔。坐井蛙不旋,竭泽鱼初淰。 先生好六经,日日鸠醉椹。更得主人贤,向趾请席衽。 河马行负图,宝龟应卜朕。定{古见}文运昌,后学争来谂,换骨予大药,咽气谢凡饪。 江左起王谢,眼中无刘沈。颇闻大憝诛,四裔兵革寝。 且图眠食安,肝鬲息雕锓。吾舌固尚在,愿学寒蝉噤。 约作梦中游,得趣同忘枕。

复制 江云龙 《梦湘肯堂叠前韵复我因顺和之》
类型:

残书

形式:

宛委嫏嬛竟若何,一编零落自吟哦。 卷中芸叶香销久,纸上神仙字失多。 尘箧丹黄先泽在,破窗镫火壮心磨。 等闲邺架藏偏富,万轴如新手未摩。

复制 江剡 《残书》

将至丹阳

形式:

离情无着处,渔笛忽然开。 荒岸高于堞,片帆飞落云。 船唇添暝色,鸟背度斜曛。 强欲春愁遣,篷窗酒半醺。

复制 朱泰修 《将至丹阳》

癸酉六月二十二日游莫愁湖观荷

形式:

幽人先鸟起,郭西犹悄然。江气不成雨,化为满湖烟。 行行重行行,廜{广苏}别有天。十里万荷花,中撶舴艋船。 孤鹭导熟客,坐我菰芦边。嘒嘒一蝉吟,阁阁群蛙连。 茭瓜塘外塘,弥望青田田。胜棋楼百尺,郁金堂东偏。 英雄何飒爽,儿女何缠绵。老僧话桑海,山茗瀹瓯鲜。 云是荷露煮,味胜中泠泉。

复制 朱泰修 《癸酉六月二十二日游莫愁湖观荷》

去冬以朝马赠杜继园少司空今春复以行帐假之慨然述怀

形式:

行帐相依三十年,蓟门直到柳条边。 看他补缀支持处,历尽风霜雨雪天。 投赠愧无新锦段,卷舒仍是旧青毡。 君家武库何须此,应惜香炉一缕烟。

复制 祁寯藻 《去冬以朝马赠杜继园少司空今春复以行帐假之慨然述怀》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