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

本草纲目 · 草部 · 骨碎补

释名 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奄间。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用骨碎补二两,锉细,慢火炒黑,研为末,常以擦齿,有口津,吐出或咽下均可。 耳鸣耳闭。用骨碎补削作细条,炮过,乘热寒耳中。 屙血。用骨碎补(烧存性)五钱,酒或米汤送下。 长久泄痢。用骨碎补研为末,放入猪肾中煨熟吃下,即止。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骨碎补》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骨碎补》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刘寄奴草

释名 金寄奴、乌藤菜。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大小便血。用刘寄奴研末,茶调匀,空心服二钱即止。 打伤瘀血,伤及腹内,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加水二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温服。 霍乱转痢用刘寄奴草煎汁内服。 汤火伤。用刘寄奴捣末。先以鸡毛沾糯米资浆扫伤口,然后把药末敷上。 赤白痢。用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多、加乌梅;白多,加姜。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刘寄奴草》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刘寄奴草》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