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

黄帝内经 · 素问 · 举痛论

两汉 : 无名氏
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今余问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岐伯再拜稽首对曰:何道之问也? 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 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涩的通假字,下同)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闭不通者。凡此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 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而可见,奈何? 岐伯曰: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 帝曰:扪而可得奈何? 岐伯曰: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当为下之误)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收藏 无名氏《黄帝内经 · 素问 · 举痛论》
复制 无名氏《黄帝内经 · 素问 · 举痛论》
类型:

本草纲目 · 鳞部 · 金鱼

气味 (肉)甘、咸、平、无毒。 主治 久痢噤口。用金鱼一尾,加盐、酱、葱以及胡椒末三、四钱煮熟,放病人面前令嗅热气,欲想吃,可随意连汤吃够,屡治有效。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鳞部 · 金鱼》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鳞部 · 金鱼》
类型:

本草纲目 · 菜部 · 苜蓿

释名 木粟、光风草。 气味 苦、平、涩、无毒。 主治 脾胃间邪热气、小肠各种热毒。用根捣汁煎饮,可治沙石淋痛。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苜蓿》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苜蓿》
类型:

天仙子 苦热

六合似炉云似火。热气蒸肌烟雾锁。此时那得羽翰生,冰壑过。风岩坐。瀑布溅衣珠万颗。 未旱先愁愁怎躲。如在颠崖惟恐堕。急须霖雨慰苍生,名誉播。江之左。谁在东山深处卧。
收藏 梁寅《天仙子 苦热》
复制 梁寅《天仙子 苦热》
类型:

本草纲目 · 兽部 · 鼫鼠

释名 硕鼠。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咽喉痹痛,一切热气,研末含咽,神效。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鼫鼠》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鼫鼠》
类型:

本草纲目 · 菜部 · 龙须菜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瘿结热气,利小便。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龙须菜》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龙须菜》
类型:

十九日

弥漫阴云黑且白,今日望下还又晴。 愦愦一霎蒸热气,愿听垂霤打檐声。
收藏 韩淲《十九日》
复制 韩淲《十九日》
类型:

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草部 · 蜀羊泉

两汉 : 无名氏
味苦微寒。 主头秃恶创,热气,疥搔,痂癣虫,疗龋齿。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羊泉,一名饴,生蜀郡。 案《广雅》云:桼姑,艾但鹿何,泽也。《唐本》注云:此草,一名漆姑。
收藏 无名氏《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草部 · 蜀羊泉》
复制 无名氏《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草部 · 蜀羊泉》
类型:

本草纲目 · 木部 · 小蘖

释名 子蘖、山石榴。 气味 苦、大寒、无毒。 主治 去心腹中热气,杀诸虫,治血崩。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小蘖》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小蘖》
类型:

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草部 · 萆薢

两汉 : 无名氏
味苦平。 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创不瘳,热气。生山谷。 《名医》曰:一名赤节,生真定,八月采根曝干。 案《博物志》云:苃葜与萆薢相乱。
收藏 无名氏《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草部 · 萆薢》
复制 无名氏《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草部 · 萆薢》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