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劳

濒溪晓行

玉骢策晓傍寒流,水自悠悠春又秋。 矗岸飒风翻木叶,苍葭栖霭暗汀洲。 波间鱼逐真相乐,沙上鸥眠不解愁。 渔艇钓矶无限恨,尘劳何事不相谋。
收藏 赵完璧《濒溪晓行》
复制 赵完璧《濒溪晓行》
类型:

同泰僧正讲诗

放光闻鹫岳,金牒秘香城。 穷源绝有际,离照归无名。 若人聆至寂,寄说表真冥。 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惊。 宝珠分水相,须弥会色形。 学徒均染氎,游士譬春英。 伊予寡空智,徒深爱怯情。 舒金起祗苑,开筵慕肃成。 年钟倏从变,弦望聚舒盈。 今开火林聚,净土接承明。 掖影连高塔,法鼓乱严更。 雷声芳树长,月出地芝生。 已知法味乐,复悦玄言清。 何因动飞辔,暂使尘劳轻。
收藏 萧统《同泰僧正讲诗》
复制 萧统《同泰僧正讲诗》
类型:

高唐刘氏驻春园

风光去人无咫尺,人有尘劳不相及。 此心既定境从之,雪树霜林亦春色。 刘翁有道久陆沈,十年种树今成阴。 醉乡天地白日永,鶗鴂栗留皆好音。 良辰行乐今已矣,依旧东流泛兰芷。 谁道青春挽不留,鲤庭看取新桃李。 膏车秣马吾将归,誓与清景相追随。 安用苦求三径资,明月常满千家墀。
收藏 路铎《高唐刘氏驻春园》
复制 路铎《高唐刘氏驻春园》
类型:

满江红 · 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里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收藏 辛弃疾《满江红 · 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
复制 辛弃疾《满江红 · 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
类型:

驻马听无题

元代 : 无名氏
月小潮平。红蓼滩头秋水冷。天空云净。夕阳江上乱峰青。 一蓑全却子陵名。五湖救了鸱夷命。尘劳事不听。龙蛇一任相吞并。
收藏 无名氏《驻马听无题》
复制 无名氏《驻马听无题》
类型:

过大觉庵

高刹踞峰头,登临俯一州。 斗城当寺立,弓水抱村流。 云白禅机静,霜青古木秋。 尘劳何日息,常向此间游。
收藏 王灿《过大觉庵》
复制 王灿《过大觉庵》
类型:

石阡城南温泉 其一

石罅空蒙逗烛光,访泉亭上拂衣忙。 半生莫讶尘劳甚,巳试人间第七汤。
收藏 洪亮吉《石阡城南温泉 其一》
复制 洪亮吉《石阡城南温泉 其一》
类型:

偕思成游焦山有作

胜地标浮玉,岿然俯大江。 波光生殿阁,树色隐幡幢。 鸟听经声下,龙随法钵降。 尘劳惭未息,回首怅飞艭。
收藏 陈履《偕思成游焦山有作》
复制 陈履《偕思成游焦山有作》
类型:

六祖坛经 · 般若 · 第二节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草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无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收藏 慧能《六祖坛经 · 般若 · 第二节》
复制 慧能《六祖坛经 · 般若 · 第二节》
类型:

皆山阁夜坐寄怀圣禅师

烛花成烬篆烟微,枯坐藤床拥褐衣。 世态惯看翻手易,尘劳深觉到头非。 杜门憔悴蜗粘壁,涉境忧危鸟触机。 赖有城东香火社,钵囊鞋袋合归依。
收藏 汪琬《皆山阁夜坐寄怀圣禅师》
复制 汪琬《皆山阁夜坐寄怀圣禅师》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