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酢

怀朝鲜李鲁山金清山诸君

庭树风凉又仲秋,去年同此话瀛洲。 辞华各擅无双艳,品格都居第一筹。 鸭绿江涛流别恨,神嵩山月照离愁。 贲然何日重酬酢,共解相思溯旧游。
收藏 缪公恩《怀朝鲜李鲁山金清山诸君》
复制 缪公恩《怀朝鲜李鲁山金清山诸君》
类型:

九月 二十九日到思溪庄避人事十月初四日过生朝方归初三日早恕子遣人来送酒食并词二阕因成唐律二首 其二

人事有酬酢,山居方寂寥。 三时缠宿疾,十月见生朝。 瘦骨添绵护,枯肠怯酒浇。 为予歌一曲,亦足慰无聊。
收藏 王炎《九月 二十九日到思溪庄避人事十月初四日过生朝方归初三日早恕子遣人来送酒食并词二阕因成唐律二首 其二》
复制 王炎《九月 二十九日到思溪庄避人事十月初四日过生朝方归初三日早恕子遣人来送酒食并词二阕因成唐律二首 其二》
类型:

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一

崇一来书云:“师云:‘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之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窃意良知虽不由见闻而有,然学者之知,未尝不由见闻而发。滞于见闻固非,而见闻亦良知之用也。今曰‘落在第二义’,恐为专以见闻为学者而言,若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似亦知行合一之功矣。如何?”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失却头脑,而已落在第二义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其功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日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之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而已。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既云“择”,又云“识”,其良知亦未尝不行于其间,但其用意乃专在多闻多见上去择、识,则已失却头脑矣。崇一于此等语见得当已分晓,今日之问,正为发明此学,于同志中极有益,但语意未莹,则毫厘千里,亦不容不精察之也。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一》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一》
类型:

次吴鉴堂二尹

更深渐觉竹窗凉,话到平生倍可伤。 酬酢敢分青白眼,蹉跎强半黑甜乡。 人情此际嗟刁险,世事于今叹孔章。 偏是催租无计却,满城风雨近重阳。
收藏 林占梅《次吴鉴堂二尹》
复制 林占梅《次吴鉴堂二尹》
类型:

礼仪三百复三千,酬酢天机理必然。 寒即加衣饥即食,孰为末后孰为先。
收藏 吕大临《礼》
复制 吕大临《礼》
类型:

喜友见访

快雨生夕凉,逍遥倚虚阁。 故人适我趣,觞至同一酌。 托兹忘年交,真率以为乐。 何当筋力健,杯酒共酬酢。 永言怀好音,东皋有鸣鹤。
收藏 胡奎《喜友见访》
复制 胡奎《喜友见访》
类型:

十八滩绝句 其六 武索滩

问言洵有神,受命若酬酢。 借取方便风,泥行免郭索。
收藏 查慎行《十八滩绝句 其六 武索滩》
复制 查慎行《十八滩绝句 其六 武索滩》
类型:

贺邹典三70寿联

君七十,我五十,合之甲子重周,岁序绵长,高会先荷花生日; 椿八千,桃三千,记取己亥六月,主宾酬酢,胜地得好木丛林。
收藏 丁立诚《贺邹典三70寿联》
复制 丁立诚《贺邹典三70寿联》
类型: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一 子产

郑国听政,贤者惟子。 辞令之善,酬酢之智。 以礼治国,诸侯莫加。 君子道四,圣人所嘉。
收藏 孙承恩《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一 子产》
复制 孙承恩《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一 子产》
类型:

醉者

至化无私被远方,渔樵谁不似颠狂。 得钱沽酒争酬酢,执手高歌入醉乡。
收藏 邹浩《醉者》
复制 邹浩《醉者》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