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史

李翰林墓

出城得佳山,两峰特奇诡。 一如植躬圭,一峰拱而侍。 我见犹爱之,而况谪仙子。 孤坟在其下,政尔直一死。 谪仙真仙人,出处见诸史。 岂敢傲吾君,辛苦植唐祀。 嗟予侃侃者,尘土正如此。 停车不忍发,载拜颡有泚。 仰止青山高,清风与终始。 孰谓千载人,不在天地里。
收藏 白珽《李翰林墓》
复制 白珽《李翰林墓》
类型:

题秉之塘桥新楼

惠连特地起高楼,准拟常时上相游。 林屋两峰从海涌,太湖万顷接天流。 日陈六艺兼诸史,势压三山与十洲。 无限风光无限思,赋才须是仲宣优。
收藏 王鏊《题秉之塘桥新楼》
复制 王鏊《题秉之塘桥新楼》
类型:

水调歌头 · 口号赠袁敬抚

富贵固堪乐,贫贱且无忧。名山高于华屋,可以傲王侯。堂上六经诸史,宇内群山万壑,海外九神州。收入寸心里,日与百灵谋。 酒沽春,棋销夏,笔吟秋。封侯心事偶动,耳热抚吴钩。戏彩老莱寿母,举案伯鸾佳妇,真乐破闲愁。他日相访处,泛宅五湖舟。
收藏 易顺鼎《水调歌头 · 口号赠袁敬抚》
复制 易顺鼎《水调歌头 · 口号赠袁敬抚》
类型:

伏波岩

悬壁万仞馀,江流绕其趾。 仰视不见天,森秀拔地起。 中洞既深豁,旁窦皆奇诡。 惜哉题识多,苍玉半镵毁。 安得巨灵凿,永削崖谷耻。 缅怀两伏波,往事可追纪。 铜柱戍浪泊,楼船下湟水。 时异非一朝,地去亦万里。 山头博德庙,今为文渊矣。 谓予诗弗信,君请订诸史。
收藏 刘克庄《伏波岩》
复制 刘克庄《伏波岩》
类型:

寄郑渔仲

君家谷口蔼清节,后裔于今耿冰雪。 高明固已天下闻,却向山中弄明月。 贯穿诸史极成败,鼓吹六经方论说。 碧云日暮临庭柯,缄封肯寄冲烟萝。 边头嗷嗷一雁过,坐想空山霜露多。
收藏 曹勋《寄郑渔仲》
复制 曹勋《寄郑渔仲》
类型:

过沈仲嘉园亭题赠

包山美人构亭子,岿然屹立深园里。 窗近断岩见怪石,壁临绝涧闻流水。 亭中一架古人书,知是群经及诸史。 桐叶滴露下阴砌,橘花随风飘静几。 美人素厌世俗语,有语利名须洗耳。 衡门反关高枕眠,红日三竿犹未起。
收藏 孙觌《过沈仲嘉园亭题赠》
复制 孙觌《过沈仲嘉园亭题赠》
类型:

同信民出城南访正叔共约南湖之游至今不果信民即有长沙之行恐遂爽约戏作诗以督之

初见南湖冻未消,只今流水又平桥。 驱除腊雪烦梅蕊,收拾春风倩柳条。 岂有故人行作别,不将樽酒慰无聊。 府中诸史皆英妙,早晚相从幸见招。
收藏 谢逸《同信民出城南访正叔共约南湖之游至今不果信民即有长沙之行恐遂爽约戏作诗以督之》
复制 谢逸《同信民出城南访正叔共约南湖之游至今不果信民即有长沙之行恐遂爽约戏作诗以督之》
类型:

送卢廷佐还金陵得印字

君家出陈留,乃是商□令。 父祖寓京华,于时正髫龀。 为儿喜不凡,读书负英俊。 群经与诸史,宰割若芒刃。 百炼求至精,久磨能不磷。 一朝献文章,四海声名振。 金榜虽未题,留心特登进。 祖茔在吴山,桧柏清以润。 拜扫独来远,归帆趁风顺。 移孝可为忠,方今似尧舜。 鲸飞演澥阔,鱼化风雷迅。 春满杏园花,期看时题印。
收藏 徐庸《送卢廷佐还金陵得印字》
复制 徐庸《送卢廷佐还金陵得印字》
类型:

写兴寄诸友 其二

版籍披寻百两馀,职方诸史进徐徐。 不眠终夜坐风雨,争似扬雄校鲁鱼。
收藏 汪广洋《写兴寄诸友 其二》
复制 汪广洋《写兴寄诸友 其二》
类型:

史通·内篇·曲笔第二十五

肇有人伦,是称家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疏既辨,等差有别。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 自兹已降,率由旧章。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 其有舞词弄扎,饰非文过,若王隐、虞预毁辱相凌,子野、休文释纷相谢。用舍由乎臆说,威福行乎笔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伦所同疾也。亦有事每凭虚,词多乌有:或假人之美,藉为私惠;或诬人之恶,持报己仇。若王沈《魏录》述贬甄之诏,陆机《晋史》虚张拒葛之锋,班固受金而始书,陈寿借米而方传。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然则史之不直,代有其书,苟其事已彰,则今无所取。其有往贤之所未察,来者之所不知,今略广异闻,用标先觉。案《后汉书·更始传》称其懦弱也,其初即位,南面立,朝群臣,羞愧流汗,刮席不敢视。夫以圣公身在微贱,已能结客报仇,避难绿林,名为豪杰。安有贵为人主,而反至于斯者乎?将作者曲笔阿时,独成光武之美;谀言媚主,用雪伯升之怨也。且中兴之史,出自东观,或明皇所定,或马后攸刊,而炎祚灵长,简书莫改,遂使他姓追选,空传伪录者矣。 陈氏《国志·刘后主传》云:“蜀无史职,故灾祥靡闻。”案黄气见于姊归,群鸟堕于江水,成都言有景星出,益州言无宰相气,若史官不置,此事从何而书? 盖由父辱受髡,故加兹谤议者也。 古者诸侯并争,胜负无恒,而他善必称,己恶不讳。逮乎近古,无闻至公,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而魏收以元氏出于边裔,见侮诸华,遂高自标举,比桑干于姬、汉之国;曲加排抑,同建邺于蛮貊之邦。夫以敌国相仇,交兵结怨,载诸移檄,庸可致诬,列诸缃素,难为妄说。苟未达此义,安可言于史邪?夫史之曲笔诬书,不过一二,语其罪负,为失已多。而魏收杂以寓言,殆将过半,固以仓颉已降,罕见其流,而李氏《齐书》称为实录者,何也?盖以重规亡考未达,伯起以公辅相加,字出大名,事同元叹,既无德不报,故虚美相酬。然必谓昭公知礼,吾不信也。语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如王劭之抗词不挠,可以方驾古人。而魏书持论激扬,称其有惭正直。夫不彰其罪,而轻肆其诛,此所谓兵起无名,难为制胜者。寻此论之作,盖由君懋书法不隐,取咎当时。或有假手史臣,以复私门之耻,不然,何恶直丑正,盗憎主人之甚乎! 盖霜雪交下,始见贞松之操;国家丧乱,方验忠臣之节。若汉末之董承、耿纪,晋初之诸葛、毌丘,齐兴而有刘秉、袁粲,周灭而有王谦、尉迥,斯皆破家殉国,视死犹生。而历代诸史,皆书之曰逆,将何以激扬名教,以劝事君者乎! 古之书事也,令贼臣逆子惧;今之书事也,使忠臣义士羞。若使南、董有灵,必切齿于九泉之下矣。 自梁、陈已降,隋、周而往,诸史皆贞观年中群公所撰,近古易悉,情伪可求。至如朝廷贵臣,必父祖有传,考其行事,皆子孙所为,而访彼流俗,询诸故老,事有不同,言多爽实。昔秦人不死,验苻生之厚诬;蜀老犹存,知葛亮之多枉。斯则自古所叹,岂独于今哉! 盖史之为用也,记功司过,彰善瘅恶,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苟违斯法,岂曰能官。但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是以隐侯《宋书》多妄,萧武知而勿尤;伯起《魏史》不平,齐宣览而无谴。故令史臣得爱憎由己,高下在心,进不惮于公宪,退无愧于私室,欲求实录,不亦难乎?呜呼!此亦有国家者所宜惩革也。
收藏 刘知几《史通·内篇·曲笔第二十五》
复制 刘知几《史通·内篇·曲笔第二十五》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