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

回波乐 其八十三

童子得出家,一生受快乐。 饮食满盂中,架上选衣着。 平明欲稀粥,食手调羹臛。 饱吃取他钱,此是口客作。 天王元不朝,父母反拜却。 黠儿苦读经,发愿离浊恶。 身心并出家,色欲无染著。 同时小去家,有悟亦有错。 憨痴求身肥,每日服石药。 生佛不拜礼,财色偏染著。 白日趁身名,兼能夜逐乐。 不肯逍遥行,故故相缠缚。 满街肥统统,恰似鳖无脚。
收藏 王梵志《回波乐 其八十三》
复制 王梵志《回波乐 其八十三》
类型:

代前人次韵赵县尉即席诗

旧来曾此摄雷封,勉策驽鞭愧罔功。 自分依莲游绿水,岂期沿檄又秋风。 今来视昔还多事,我亦无他只一中。 此去未知能淑后,时知石药赖明公。
收藏 陈著《代前人次韵赵县尉即席诗》
复制 陈著《代前人次韵赵县尉即席诗》
类型:

黄帝内经 · 素问 · 腹中论

两汉 : 无名氏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 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 岐伯曰:以四乌鲗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 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为出之误)鬲,侠(《太素》作使)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胻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 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 岐伯曰:夫热气慓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帝曰:善。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灸之则喑,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喑;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帝曰:善。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 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䐜胀而头痛也。 帝曰:善。
收藏 无名氏《黄帝内经 · 素问 · 腹中论》
复制 无名氏《黄帝内经 · 素问 · 腹中论》
类型:

尝爱放翁《示友诗》,近日,闲云先生读《剑南集》,即用其意广之,示闲云

诗以道性情,不能掩其恶。 宁有市侩心,而慕高闲乐? 高言不宜俗,闲情始有托。 不高定不闲,有吟皆强作。 试观古吟者,缥缃满东阁。 掩卷论其人,桀桀尽雕鹗。 陆子勉气骨,斯言真石药。 与君溯风骚,勿使昔人怍。
收藏 李宪噩《尝爱放翁《示友诗》,近日,闲云先生读《剑南集》,即用其意广之,示闲云》
复制 李宪噩《尝爱放翁《示友诗》,近日,闲云先生读《剑南集》,即用其意广之,示闲云》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