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毒

本草纲目 · 草部 · 虎耳草

释名 石荷叶。 气味 微苦、辛、寒、有小毒。 主治 耳出脓。用虎耳草捣汗滴耳内。 痔疮肿痛。用虎耳草阴干,烧烟放桶中薰疮痛处。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虎耳草》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虎耳草》
类型:

本草纲目 · 谷部 · 豆腐

气味 甘、咸、寒、有小毒。 主治 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谷部 · 豆腐》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谷部 · 豆腐》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呆耳

释名 亦名胡、常思、苍耳、卷耳、爵耳、猪耳、耳、地葵、、羊负来、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野茄、缣丝草。 气味 (实)甘、温、有小毒。(茎、叶)苦、辛、微寒、有小毒。 主治 久疟不愈。用苍耳子或根、茎,焙过,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用生苍耳捣汁服亦可。 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用苍耳子灰、苈末等分。每服二钱,水送下。一天服两次。 风湿挛痹。用苍耳子三两,炒为末,又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咽下。 牙痛。用苍耳子五升,加水一斗,煮取五升,乘热含漱,冷即吐去另换热汁。用茎、叶煮水含漱或水中加少量盐都有效。 鼻渊流涕。用苍耳子(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 眼目昏暗。用苍耳子一升,研细,加白米半升煮粥每天吃。 肿毒疔疖,无头恶疮。每年五月采苍耳根叶数担,洗净,锉细,煮烂,去滓留汁,武火煎滚,艾火煎稠,搅成膏,密封收存。称为“万应膏”。用时取出敷贴患处。牙疼,用此膏敷牙。喉痹,用此膏舌或噙化。 诸风头晕。用苍耳叶,晒干,研细。每服一钱,酒调下。若有呕吐,则以蜜和药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后病愈。 大风疬疾(麻风)。用嫩苍耳、荷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一日服二次。又方:用苍耳叶为末,以大枫子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茶送下。一日服二次。 鼻血不止。用苍耳茎叶捣汁一小碗服下。 痔疮。用苍耳茎、叶研细,每服一匙,水送下。 赤白痢。用苍耳草不拘多少,洗净,煮烂,把渣去掉,加蜜,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开水送下。 附方 元代李杲说:“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呆耳》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呆耳》
类型:

本草纲目 · 兽部 · 鼬鼠

释名 黄鼠狼。 气味 肉:甘,臭,有小毒。心肝:臭,微毒。 主治 肉:煎油,涂疮疥,杀虫。心肝:心腹痛,杀虫。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鼬鼠》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鼬鼠》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风仙

释名 急性子、早珍珠、金凤花、小桃红,夹竹桃、海,染指甲草,菊婢。 气味 (子)微苦、温、有小毒。(花)甘、滑、温、无毒。(根、叶)苦、甘、辛、有小毒。 主治 噎食不下。用凤仙花子,酒浸三夜,晒干,研为末,加酒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八粒,温酒送下。 咽中骨鲠。用白凤仙子研水一大口,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内,鲠物即可变软,或把凤仙子研末吹喉亦可。不宜着齿,免齿受损。 蛇咬伤伤。用凤仙花捣酒服。 打伤肿痛。用凤仙叶捣成泥,涂肿破处,药干即换,一夜血散。冬季则用预采的干叶研成末,水调涂。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风仙》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风仙》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藤类(12种)

主治 甘藤:亦名甜藤。断藤流汁,甘美如蜜。有解毒和血之效。 含水藤:解渴、防。 天仙藤:疗水肿,解疝痛。 紫金藤:补男子肾,敷恶疮肿毒。 南藤:治风。 清风藤:治风湿麻痹。 百灵藤:治风痹。 紫藤:有小毒,治水(一种心疾)。 落雁木:治脚气肿。 千里及:有小毒,治赤痢、眼疾。 海藤:汁名“藤黄”,有毒,杀虫。 鸡血藤:苦、温;治妇人月经不调,关节酸痛,手足麻木等症。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藤类(12种)》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藤类(12种)》
类型:

本草纲目 · 菜部 · 芋

释名 土芝、蹲鸱。 气味 (芋子)辛、平、滑、有小毒。(叶、茎)辛、冷、滑、无毒。 主治 芋子宽肠胃、疗烦热、破宿血、去死肌。茎、叶敷疮肿、治蛇虫咬伤。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芋》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芋》
类型:

本草纲目 · 木部 · 相思子

释名 红豆 气味 苦、平、有小毒、使人呕吐。 主治 止热闷头痛。除风痰瘴疟疾,杀虫。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相思子》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相思子》
类型:

本草纲目 · 兽部 · 野马

气味 肉:甘,平有小毒。阴茎:酸,咸,温,无毒。 主治 肉:人病马痫,筋脉不能自收,周痹肌肉不仁。阴茎:男子阴痿,少精。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野马》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野马》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希莶

释名 亦名希仙、火锨草、猪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气味 苦、寒、有小毒。一说:辛、苦、平、无毒。 主治 中风。夏日采莶枝、叶,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加炼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开米汤送下。服后须吃饭三、五匙压药。连服数月,必见效。此方名“莶丸”。 风寒下泻。用莶草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此方名“火锨丸”。 痈疽肿毒。用莶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服三次,汗出即是见效。 疔疮发背。用莶草、五叶草(五爪龙)、小蓟、大蒜等分,捣烂,加热酒一碗,榨汁服下,得汗即效。 反胃吐食。用莶草焙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热汤送下。 附方李时珍说:“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暴则补人去痹,故云无毒。”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希莶》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希莶》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