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

本草纲目 · 草部 · 虎耳草

释名 石荷叶。 气味 微苦、辛、寒、有小毒。 主治 耳出脓。用虎耳草捣汗滴耳内。 痔疮肿痛。用虎耳草阴干,烧烟放桶中薰疮痛处。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虎耳草》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虎耳草》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芫花

释名 杜芫、赤芫、去水、毒鱼、头痛花、儿草、败华。根名黄大戟、蜀桑。 气味 (花、根)辛、温、有小毒。 主治 突发咳嗽。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枣十四枚,放入汁中煮干,一天吃五枚,必愈。 咳嗽有痰。用芫花一两(炒),加水一升,煮开四次,去渣,再加入白糖半斤。每服约一个枣子大的量。忌食酸咸物。 干呕胁痛(伤寒有时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而不恶寒)。用芫花(熬过)、甘遂、大戟,等分为末。以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后,去渣纳药。体壮者服一钱,弱者半钱,清晨服下。能下泻则病除,否则次晨再服药。此方名“十枣汤”。 水肿。用上方(十枣汤)加大黄、甘草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同煮,如法服。另方:药中再加硭硝一两。 久疟,腹胁坚痛。用芫花(炒)二两,朱砂五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枣汤送下。 水盅胀满。用芫花、枳壳等分,先以醋把芫花煮烂,再加可枳壳煮烂,一起捣匀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子宫结块,月经不通。用芫花根三两,锉细,炒黄,研为末。每服一钱,桃仁煎汤调下。泻下恶物即愈。 牙痛难忍,诸药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热。痛定后,以温水漱口。 痈肿初起。用芫花末和胶涂搽。 痔疮。用芫根一把,捣烂,慢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以线系痔,当有微痛的感觉。等痔疮干落后,即以纸捻蘸膏纳入肛门中,可以便痔疮断根。另方:只捣汁浸线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芫花》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芫花》
类型:

本草纲目 · 兽部 · 猬

释名 毛刺。 气味 皮:苦、平、无毒。肉:甘、平、无毒。 主治 胆:点目,止泪;化水,涂痔疮。肉:炙食,肥下焦,理胃气,令人能食。 皮:1、痔疮下血。用猬皮、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加肉豆蔻一半,每服一钱,空心服,热米汤送下。2、肠风下血。用猬皮一块,锅内烤焦,去皮留刺,加木贼半两(炒黑),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3、五色痢疾。用猬皮烧灰,酒送服二钱。4、大肠脱肛。用猬皮一斤(烧过),磁石(煅)、桂心各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5、鼻血不止。用猬皮一块,烧为末。取半钱,棉裹塞鼻中。6、睫毛倒刺。用猬刺、枣针、白芷表黛,等分为末,吸入与病眼同侧的鼻孔中,同时,口含冷水。7、反胃吐食。用猬皮烧灰,酒送服;或煮汁2服;或以五味淹猬皮。炙服。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猬》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猬》
类型:

本草纲目 · 木部 · 冬青

释名 冻青 气味 (子及木皮)甘、苦、凉、无毒。 主治 子浸酒,去风虚,治痔疮。叶烧灰,可治皮肤皲裂,灭瘢痕。 附方 冬青,现在又称四季青,其叶在临床上:内服可治感冒、肺热咳嗽、小便淋沥、泻痢等下。外用可治汤火伤、外伤出血等症。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冬青》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冬青》
类型:

本草纲目 · 石部 · 戎盐

释名 亦名胡盐、羌盐、青盐、秃登盐、阴士盐(按:即现在所称的大青盐)。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小便不通。用戎盐一枚,如弹丸大,加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水煎服。 风眼烂脸。用戎盐化水点眼。 痔疮漏疮。用白矾四两、青盐四两,共研为末,装入猪尿脬中,阴干。每服五钱,空心服,温水送下。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戎盐》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戎盐》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连翘

释名 异翘、旱莲子、兰华、三廉,根名连轺、竹根。 气味 (茎、叶)苦、平、无毒。(翘根)甘、寒、平、有小毒。 主治 瘰疬结核,用连翘、脂订等分为末,随时吞服。 痔疮肿痛。用连翘煎汤熏洗,后以绿矾加麝香少许敷贴。 痈疸肿毒。用连翘草及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煮成三升服。出汗为见效。 附方 连翘的主要功用是清热解毒,称为疮家的良药。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连翘》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连翘》
类型:

本草纲目 · 禽部 · 鹅

释名 农雁、舒雁。 气味 白鹅油:甘、微寒、无毒。 胆:苦、寒、无毒。 主治 白鹅油:润皮肤,消痈肿,治手足皲裂。 胆:解热毒及痔疮初起,频频涂抹,自消。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禽部 · 鹅》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禽部 · 鹅》
类型:

本草纲目 · 土部 · 乌爹泥

释名 亦名孩儿茶、乌垒泥。制法:用细茶末装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出,捣汁熬制,即成乌爹泥。原产地在云南一带。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鼻渊(鼻孔里常流清涕)。用乌爹泥末吹进鼻孔。 牙疳口疮。用乌爹泥、硼砂等分,研末搽患处。又法:用乌爹泥、雄黄、贝母等分,研末,米泔洗净患处后涂搽。 下疳阴疮。用乌爹泥末,米泔洗净患处后,涂搽。又方:乌爹泥一钱,真珠一分,片脑半分,共研为末,涂搽。 痔疮肿痛。用乌爹泥、麝香,共研为末,和唾液涂搽。 脱肛气热。用乌爹泥二分、熊胆五分、片脑一分,共研为末,调人乳搽肛上。此方亦可治痔疮。 附方 此外,乌爹泥还有化痰生津、生肌定痛、止血收湿等作用。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土部 · 乌爹泥》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土部 · 乌爹泥》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鸭跖草

释名 亦名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 主治 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 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 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鸭跖草》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鸭跖草》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