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椒

本草纲目 · 石部 · 金牙石

释名 亦名黄牙石。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虚劳湿冷。缓弱不仁,不能行走。用金牙石、细辛、莽草、防风、地肤子、地黄、附子、菌蓣、续断、蜀椒、蒴根各四两,独活一斤。共药十二味。金牙石捣碎后,单独装在一个小袋子中,其余十一味,切成薄片,合装入一大袋子里。两袋同浸酒内,密封四日。取酒温服,一天服两次。这种药酒叫做“小金牙酒”。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金牙石》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金牙石》
类型:

神农本草经 · 下品 · 木部 · 蜀菽

两汉 : 无名氏
味辛温。 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巴椒,一名蓎藙,生武都及巴郡,八月采实,阴干。案《范子计然》云: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陆玑云:蜀人作荼,又见秦椒,即《尔雅》莍.陶宏景云:俗呼为樛。
收藏 无名氏《神农本草经 · 下品 · 木部 · 蜀菽》
复制 无名氏《神农本草经 · 下品 · 木部 · 蜀菽》
类型:

服椒法歌

青城山老人,服椒得妙诀。 年过九十馀,貌不类期耋。 再拜而请之,欣然为我说。 蜀椒贰斤净,解盐六两洁。 糁盐慢火煮,煮透滚菊末。 初服十五圆,早晚不可辍。 每月渐渐增,累之至二百。 盐酒或盐汤,任君意所歠。 服及半年间,胸膈微觉塞。 每日退十圆,还至十五粒。 俟其无碍时,数复如前日。 常令气熏蒸,否则前功失。 饮食蔬果等,并无所忌节。 一年效即见,容颜顿悦泽。 目明而耳聪,须乌而发黑。 补肾轻腰身,固气益精血。 椒温盐亦温,菊性去烦热。 四旬方可服,服之幸毋忽。 逮至数十年,功与造化埒。 耐老更延年,不知几岁月。 嗜欲若能忘,其效尤卓绝。 我欲世人安,作歌故怛切。
收藏 陈晔《服椒法歌》
复制 陈晔《服椒法歌》
类型:

上巳日吴野人烹蟹及吴化父兄弟宴集

前溪雨足溪水新,夜涨桃花三尺春。 三月三日日初丽,浮玉流觞骄醉人。 偶过杨柳桥西宅,鱼罾蟹簖当门立。 船头活蟹紫堪击,重欲满斤阔逾尺。 主人藏蟹真得宜,急流之下青笼垂。 日饲稻子数百穗,枫落直过桃花时。 蜀椒吴盐落砧细,宝刀香腻春葱丝。 雄者白肪白于玉,圆脐剖出黄金脂。 主人有蟹不卖钱,但逢嘉客留斟酌。 持螯岂慕尚方珍,长对杜康呼郭索。
收藏 王叔承《上巳日吴野人烹蟹及吴化父兄弟宴集》
复制 王叔承《上巳日吴野人烹蟹及吴化父兄弟宴集》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蛇含

释名 蛇衔、威蛇、小龙牙、紫背龙牙。 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产后泻痢用蛇含极一反,浓煎服下。 刀伤出血。用蛇含草捣烂敷伤处。 身面恶癣。用蛇含草加生矾研敷。 蜈蚣、蝎伤用蛇含划揉碎敷伤处。 痈肿瘀血、产后积血等。作蛇含、大黄、附子、芍药、大戟、细辛、独活,黄芩、当归,莽草、蜀椒各一两,薤白十四枚,共研为末,在夺酒中泡一夜,加猪油二斤熬成膏收存,用时每服一弹丸大的经量,温酒送下。一天服两次。病在体外,则用膏敷涂。此方名“蛇含膏”。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蛇含》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蛇含》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远志

释名 苗名小草、细草、棘菀、绕。 气味 (根)苦、温、无毒。 主治 善忘症。取远志为末,冲服。 胸痹心痛(逆气膈中,饮食不下)。用远志、桂心、干姜、细辛、蜀椒(炒)各三两,附子二分(炮),一起捣细,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米汁送下。一天服三次。如不见效,可稍增加药量。忌食猪肉、冷水、生葱菜。此方名“小草丸”。 喉痹作痛。用远志肉为末,吹扑痛处,以涎出为度。 脑风头痛。把远志末吸入鼻中。 吹乳肿痛。用远志焙干研细,酒冲服二钱。药渣敷患处。 各种痈疽。用远志放入淘米水中浸洗过,捶去心,研细。每服三钱,以温酒一杯调澄。清汁饮下,药渣敷患处。 小便赤浊。用远志(甘草水煮过)半斤,茯神、益智仁各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枣汤送下。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远志》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远志》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长松

释名 亦名仙茆。生古松下,根色如荠,味似人参。 气味 (根)甘、温、无毒。 主治 风血宿疾,亦解诸虫毒。验方中有“长松酒”,能滋补一切风虚。 附方 长松一两五钱,熟地黄八钱,生地黄、黄芪(蜜灸)、陈皮各七钱,当归、厚朴、黄各五钱,白芍药(煨)、人参、枳壳各四钱,苍术(米泔制)、半夏(制)、天门冬、麦门冬、砂仁、黄连各三钱,木香、蜀椒、胡桃仁各二钱,小红枣肉八个,老米一撮,灯心(五寸长)一百二十根。以上为一料,分成十剂收存。另取米五升,造酒一碗,煮一份药。经过一段时间后饮药酒。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长松》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长松》
类型:

绣斧西巡歌四首为徐季良先生作 其四

监察繇来比蜀椒,不应开口在中朝。 迁官解道如甘子,甘子心头苦自饶。
收藏 钱谦益《绣斧西巡歌四首为徐季良先生作 其四》
复制 钱谦益《绣斧西巡歌四首为徐季良先生作 其四》
类型:

本草纲目 · 果部 · 蜀椒

释名 巴椒、汉椒、川椒、南椒、点椒。 气味 椒红:辛、温、有毒。 椒目:苦、寒、无毒。 主治 椒目: 水气肿满。用椒目炒捣成膏,每服一匙,酒送下。 崩中带上。用椒目炒过、碾细,每服一匙,温酒送下。 眼生黑花,年久不治。用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汤送下。椒红: 元气伤损,目暗耳聋。有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晒干捣取椒红一斤,另用生地黄捣出自然汁,煎至一升,和椒末做丸了,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腹,温酒送下。 腹内虚冷。用生椒(去掉不开口的颗粒)四十粒,浸浆水中一宿,空心服,水送上。久服暖脏腑,黑发明目。 寒湿脚气。用川椒二、三升,装薄布囊中,每天在囊上踏脚,有效。 疮肿作痛。用生椒末、釜下土、荞麦粉,等分为末,调醋敷涂。 手足皲痛。用椒四合,水煮,去渣,浸泡皲痛处,约过半餐饭时间,让痛处出水干燥。待一会,再次浸泡,等痛处出水干燥后,涂上猪、羊脑髓,很见效。 漆疮作痒。用川椒煎汤冼。又方:凡经过正在涂漆的地方,嚼川椒涂鼻上,则不生漆疮。 久冷不痢(或不痢,只是腰腹冷)。用川椒三程式,在醋中浸一夜,取出,用一升和曲三升拌作粥吃。三闪愈。 风虫牙痛。用川椒红末,调水和白面做成录取子,如皂荚了在,烧热咬在患处,同次可愈。一方:花椒四钱牙皂五十个、醋一碗,煎汁漱口。 痔漏脱肛。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钱,凉水送下,三、五次即收。 肾风囊痒。用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甚效。 附方 椒有小毒,不宜多吃,但日服少量,有益无害,而且轻身延年。住在湿气重的地方,每日早上吞服七、八粒,永无蛔虫寄生及寒湿痹痛等症。这是命门气分的要药。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果部 · 蜀椒》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果部 · 蜀椒》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